無量壽經 ,全稱佛說無量壽經 (梵語 :Sukhāvatī-vyūhaḥ-sūtra),為釋迦牟尼 佛說的經典,亦為「淨土五經一論 」中的一經。
主尊阿彌陀佛
經中介紹法藏比丘 (成佛後為無量壽佛)所發諸大願(依版本不同而數量不一樣,有二十四願、三十六願,四十八願,詳見漢譯版本 ),以及彌陀淨土 的樣貌。此經講述憶念 阿彌陀佛 ,修諸功德,至心信樂願生極樂世界 ,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眾即現其人前,接引往生安樂國(極樂世界)。
按經錄所載,自東漢 至兩宋 一共有八代十二譯,計為漢二、吳一、曹魏二、西晉一、東晉二、劉宋二、唐一、趙宋一。宋元至今只存五種。
不過,後世不少佛教史家對十二譯的說法多有質疑,特別是現代以來,坪井俊映、望月信亨、境野黃洋、中村元、香川孝雄等日本學者在對照經錄、現存譯本、敦煌文書、梵文原本,以及藏譯本等進行勘定,否定《無量壽經》漢文十二譯的看法,而認為許多譯本是誤將一經分屬多位譯者,被《歷代三寶記》等經錄誤載所致[ 1] 。
鑒於各譯本內容、文字間的出入,尤其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各譯願數不盡相同,爾後陸續有居士將之會集,至今共有四次會集。此五種譯本和四種會集合成「大經九種」。
《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 》,簡名《無量壽如來會 》——唐 南印度三藏法師菩提流志 奉詔譯,簡稱唐譯。《大寶積經 》其中一品。現代在尼泊爾發現的梵文原本,內容同於此經。蕅益 大師在《法海觀瀾》認為在所有漢譯本中,唐本最佳。釋印光 認為「無量壽如來會,文理俱好」,但因為「末後勸世之文未錄,故皆以康僧鎧之無量壽經為準則焉」。
《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趙宋 西天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法賢奉詔譯,簡稱宋譯。蕅益大師在《閱藏知津》中亦有評價:「法賢本中,有慈氏問答。尤妙。但止三十六願」。
這五種譯本義理互有優劣彰晦,例如漢吳二譯文辭冗繁,魏譯文辭詳贍義理圓足,唐譯簡練精確, 各有所長。就願文數目而言,漢、吳二譯,願目同為廿四願,內容相近,似出自同一梵本;魏、唐二譯,同為四十八願;宋譯三十六願,可能出自另一梵本。
自宋迄今,凡為四種:
《大阿彌陀經 》——趙宋 國學進士王龍舒(王日休) 校輯。此會集本只參考四種原譯本,而未錄《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唐譯),是為「四會本」。該本曾在當時盛行,並收入於龍藏與日本大正藏[ 7] [ 8] 。
《無量壽經 》——清 初彭紹升(彭際清、彭二林) 節校。彭氏鑿於王本之失,乃專就《魏譯》去其繁複,並按雲棲 本,增入四十八願先後數目,仍名《無量壽經》。此本只是《魏譯》之節校本,而非諸譯之會集本。近代丁福保 居士,作《無量壽經箋註》,所註者即彭本。
據《開元釋教錄 》計為:
《無量壽經 》二卷——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 譯。桓靈之世。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二卷——曹魏沙門帛延譯於洛陽白馬寺。甘露三年戊寅。
《無量壽經 》二卷——晉沙門竺曇摩羅察(晉言,法護)譯。永嘉二年。
《無量壽至真等正覺經 》二卷——一名《樂佛土樂經 》,一名《極樂佛土經 》。東晉西域沙門竺法力譯。恭帝元熙元年己未。
《新無量壽經 》二卷——東晉迦毗羅衛國沙門佛陀跋陀羅(晉言,覺賢)譯於道場寺,劉宋永初二年。
《新無量壽經 》二卷——宋涼州沙門寶雲譯於道場寺,永初二年。
《新無量壽經 》二卷——宋罽賓國沙門曇摩羅蜜多(晉言,法秀)譯,元嘉年中。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 》,世親 菩薩造,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 譯 ,一卷。修禮拜、讚歎、作願、觀察、迴向這五念門成就者,畢竟得生安樂國土,見彼阿彌陀佛。
五譯之中,《魏譯》較備。故大經註疏,集於《魏譯》。大德多為小本彌陀 作註。至於註大本者僅隋 淨影 ,唐 嘉祥 兩家。
《無量壽經義疏 》六卷——隋京師淨影寺 沙門淨影慧遠 撰疏。世稱淨影疏。
又新羅 國(今朝鮮半島)有憬興 、元曉 兩家:
《無量壽經義述文贊 》三卷——新羅沙門憬興著。世稱憬興疏。
《無量壽經宗要 》一卷——新羅國黃龍寺沙門元曉撰。曾入唐遊學,還後,化振海東。其疏曰海東疏。
《遊心安樂道 》一卷——亦元曉師撰,乃淨宗古佚十書之一。
《無量壽經甄解》日本道隱法師著。收錄唐‧慧遠、嘉祥、元曉、憬興等四家及日本廿家之註釋。
黃念祖 居士著之《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科註》云:大經光明,照耀日本,註釋之盛,遠超我國。筆者所知者已廿餘種,計為:
①《無量壽佛贊鈔》一卷,興福寺善珠作。
②《無量壽經述義》三卷,最澄集。
③《無量壽經私記》一卷,智景作。
④《無量壽經義苑》七卷,紀州總持寺南楚作。
⑤《無量壽經略箋》八卷,享保五年洛東禪林寺院溪作。
⑥《無量壽經鈔》七卷,望西樓了惠作。
⑦《無量壽經直談要註記》廿四卷,永享四年增上寺西譽作。
⑧《無量壽經見譯會校釋二五一聞》七卷,良榮作。
⑨《無量壽經科玄概》一卷,小倉西吟作。
⑩《無量壽經會疏》十卷,越前勝授寺峻諦作。
⑪《無量壽經開義》六卷,平安西福寺惠空作。
⑫《無量壽經貫思義》三卷,薏州理圓作。
⑬《無量壽經顯宗疏》十七卷,江州性海無涯作。
⑭《無量壽經要解》三卷,法霖作。
⑮《無量壽經講錄》十卷,紀州磯肋安樂寺南麟作。
⑯《無量壽經梵響記》六卷,靈鳳作。
⑰《無量壽經眼髓》十一卷,攝州定專坊月溪作。
⑱《無量壽經義記》五卷,堺華藏庵惠然作。
⑲《無量壽經海渧記》廿卷科二卷,攝州小曾禰憲榮泰岩作。
⑳《無量壽經永安錄》十三卷,薏報專坊慧雲作。
㉑《無量壽經甄解》十八卷,道隱 作。
㉒《無量壽經合贊》四卷,觀徹作。
《無量壽經起信論 》三卷——清初彭際清作。所註為彭氏之節校本。
《無量壽經箋註 》二卷——清末丁福保作。所註為彭氏之節校本。
《佛說摩訶阿彌陀經衷論 》——清末正定王耕心 作。所註為魏承貫氏會本。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眉注 》——民國李炳南 作。所註為夏老之《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 》四卷——民國黃念祖解。所註為夏老之《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又清末沈善登居士著有《報恩論》三卷,中有《淨土法門綱宗》、《無量壽經綱宗》、《往生正因論》等。
《無量壽經》的藏本翻譯,收於藏傳大藏經中《大寶積經》第五會《聖阿彌陀名莊嚴大乘經》〈 Hphags pa hod dpag med kyi brod pa shes bya ba theg pa chen pohi mdo; Skt, Arya-amitabhavyuha nama mahayana sutra 〉是印度阿闍黎勝友(Jinamitra)與施戒(Danasila)、以及西藏人之衣基戴(ye ses sde)於九世紀初共譯成。
無量壽經前言 . [2018-01-09 ] . (原始內容存檔 於2021-04-16).
《高僧傳》:「又有沙門帛延不知何人。亦才明有深解。以魏甘露中。譯出無量清淨平等覺經等凡六部經。後不知所終焉」
《無量壽經》譯者考 ——以佛經語言學為研究主軸 (PDF) . [2019-03-25 ] . (原始內容存檔 (PDF) 於2021-07-18). 僧肇著《注維摩詰經》的用語帶有《無量壽經》的特徵詞:「無量壽」及「四十八願」。這表示「四十八願」本《無量壽經》的譯出,當在《注維摩詰經》之前,而《注維摩詰經》必然是在僧肇的歿年(414年)以前所撰。這就等於是告訴我們:「四十八願」本《無量壽經》是在414年之前就已譯出並流傳於世。但史傳佛陀跋陀羅與寶雲的譯本,卻遲至421年才譯出,因此,這本自古即已通行於世,且世代相傳至今的「四十八願」本《無量壽經》,非佛陀跋陀羅與寶雲所譯,已是不爭的事實。
淨土宗 第八代祖師 蓮池 之《彌陀疏鈔》云:「王氏所會,較之五譯,簡易明顯。流通今世,利益甚大。但其不由梵本,唯酌華文 ,未順譯法。或以梵本重翻而成六譯,即無議矣。故彼不言譯而言校正也。又其中去取舊文,亦有未盡。如三輩往生,《魏譯》皆曰發菩提心 ,而王氏唯中輩發菩提心,下曰不發,上竟不言,則高下失次。且文中多善根,全在發菩提心。而三輩不同,同一發心,正往生要旨,反乃略之,故云未盡。」王氏自序中有云:「其文雜碎而失統,錯亂而不倫者,則用其意而修其辭。」
清彭際清 居士於所著《無量壽經起信論》中論王本曰:「王氏本較為暢達,近世通行。然有可議者,如序分中『遊步十方』以下,廣明菩薩行願,為令行者發起大心,積集德本,究竟成佛,乃是此經開章要領,而王氏刪之。至往生上下二輩,一刪去發菩提心,一雲不發。胎生一節,刪去疑惑佛智乃至勝智。前則乖成佛之正因,後則之往生之正智。他如敘次願文,後先舛錯,皆當校正。」而淨宗九祖蕅益 於《閱藏知津》曰:「宋國學進士王日休,取前四經刪補訂正。析為五十六分。惜其未見寶積一譯。然心甚勤苦,故舉世多流通之」
王蔭福記:「近世邵楊魏居士復本雲棲 大師之說,遍考諸譯,別唯一書。包舉綱宗,文辭簡當,乃得為是經之冠冕。」
夏蓮居居士的學生黃念祖 居士著之《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科註》云:「先師夏老居士,未冠學儒,先程 朱 而後陸 王 ,甫壯入佛,攝禪密而歸淨土。夏老博貫群籍,深於文字,專功久修,教眼圓明。於壬申(一九三二年)之歲,發願重校此經。掩關津門,閱時三載。遍探五種原譯,洞察三家校本。無一語不詳參,無一字不互校。虔恭敬慎,日禱佛前。千斟萬酌,時縈夢寐。及其成也,四眾歡喜。宗教俱徹之慧明 老法師(夏老之皈依 師),搭衣捧經攝照於佛前,親為印證。先舅父梅擷芸 居士,連續播講於電臺,譽為善本。慈舟 法師專講此經於京魯,並親為科判 。北京極樂庵方丈妙禪老和尚,聘請山東女子蓮社吳倩薌 社長來寺開講此經兩月。……是以先舅父梅老 讚云:『於淨宗要旨,窮深極微,發前人未發之蘊。』又『精當明確,鑿然有據,無一義不在原譯之中,無一句溢出本經之外……有美皆備,無諦不收……雖欲不謂之善本不可得也。』先舅之語,現已舉世公認,並將本經採入新印之續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