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道碴道床,又稱板式軌道[1]、版式軌道[2]、省力化軌道[3]。其特色是改用剛性材料如混凝土、瀝青作穩定支撐,並輔以彈性材料彌補原有道碴功能[1],廣泛見於高速鐵路、地鐵等鐵路建設。
此條目可參照德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14年7月28日) |
道床結構
各國發展無道碴道床多年,可依鋼軌支撐介面分為連續型(埋入或鉗夾)與非連續型(扣件)。 非連續型可再依結構結合形式大致分為三種[4]。
將鋼軌及相關扣件直接座落在道床上
將鋼軌及相關扣件座落在預鑄軌枕上,吊至定位後再澆築混凝土與基礎結構結合
將鋼軌及相關扣件座落在預鑄軌道版,吊至現場再以彈性材襯於結構體間,達到吸音減振效果
- 日本版式軌道(J-slab):以半剛性的水泥瀝青砂漿(CA)做彈性材,軌道版間設有止動塊限制其位移。如台灣高鐵大部分高架段[7]、台鐵南港溪橋[6]
- 德國Bögl軌道:以CA沙漿做彈性材,軌道版及彈性材坐落在混凝土凹槽底座,前後以鋼筋連結,並在軌道版表面設計橫向裂隙控制受力方向,因此外觀像緊密排列的長條軌枕。
- 日本梯狀縱枕式軌道:以縱向混凝土軌枕和金屬聯桿垂直排列形成梯狀,搭配鋪設道碴、防振橡膠、CA砂漿或合成樹脂[5]。
- 浮動式道床(FST):以防振橡膠或鋼質彈簧套筒做為彈性材設於軌道版左右及底部。如台北捷運新蘆線隧道[8]。
- 奧地利版式軌道(Slab Track Austria):軌道版留有方形注入口,以利澆築不同剛性的自填混凝土(SCC)於彈性材與基礎結構間,兼具抗振與止動效果[9]。
- 中國CRTSIII軌道:承於奧地利版式軌道,自填混凝土改用於軌道版與彈性材間,並在彈性材與基礎結構間加強一層混凝土凹槽底座[10]。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