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1904年—1971年9月21日),原名方思瓊,男,廣東普寧洪陽鎮西村人,中共八大代表。第一、第二、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第三、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生平
五四運動期間,方思瓊擔任普寧縣學生聯合會會長,主持嶺東學生運動。1924年參加第二期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之後回鄉工作。1925年5月,方思瓊由楊石魂、方臨川介紹參加共青團。1925年7月,方思瓊在惠風亭主持召開了共青團普寧縣支部會議,參加會議的團員有方思瓊、彭奕、羅績、黃中堅、方書略,會議選舉方思瓊為團支部書記[1]。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家鄉從事農運並組建農會和自衛軍,當地家族揚言要將其除名方氏家族。他得知後稱「不准我姓方,我就要姓方,而且連名字也叫方」,隨後他改名為「方方」以示決心[2]。
1930年,從潮汕進入閩西蘇區,參加中共閩粵贛邊特委領導工作[3]。五次圍剿期間方方先後擔任汀連縣、杭武縣、上杭中心縣的書記[3]。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長征後,留福建蘇區。1935年,任閩西南軍政委員會政治部主任兼第一軍分區政委,帶領閩西紅九團(團長羅忠毅)在永定縣金豐大山堅持游擊戰。
1938年,任中共閩粵邊特委書記。閩粵贛邊區省委常委兼組織部長、省委書記。1940年10月,成立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任命方方為書記。1946年,任中共中央代表,赴香港主持領導南方黨的工作。1947年,任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書記。1949年,任華南分局第三書記(主持組織與幹部工作)、廣東省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兼廣東省土地改革委員會主任。廣東省土改從1950年10月全面開展。受到毛澤東的批評[4]。1951年12月25日,陶鑄調任華南分局第四書記,開始接掌廣東省土改。發生了第一次反地方主義運動。1952年6月12日,中央派專機把陶鑄、方方接到北京,參加毛澤東親自主持的中央書記處會議,討論廣東黨組織整頓與土改等問題。1952年6月29日至7月6日,華南分局召開擴大會議,開展反土改中的右傾和地方主義的鬥爭;方方由第三書記改任第五書記。1953年再次遭到批判,免去華南分局第五書記、常委、廣東省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等職務,進擔任華南分局交通部長。
1955年,調任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家華僑委黨組書記、副主任(主任為何香凝),全國僑聯副主席。1960年2月,印尼排華驅僑,方方擔任國家接待和安置歸僑委員會常務委員兼辦公室主任[5]。1961年10月,再次擔任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6](至1966年6月[7])。
文化大革命期間,因反對林彪與四人幫,被誣陷入獄監禁五年。1971年9月21日,他在北京獄中逝世,享年67歲。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中共中央為其在文革中受到的冤屈平反昭雪,恢復名譽。1979年3月2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開追悼會[8]。
1994年4月,中共中央根據廣東省委關於方方歷史問題的《複查報告》,作出平反決定:「解放初期,方方同志在華南分局、葉劍英同志領導下,為建立和功固人民政權,恢復和發展廣東的國民經濟,作了大量工作,作出了貢獻,應予肯定。1952年對方方同志「土改右傾」、「地方主義」的批判,1953年對方方同志的「官僚主義、分散主義」的批判,都是缺乏事實根據的,應予否定」;決定撤銷原對方方同志撤銷華南分局第五書記、常委、省政府第一副主席等職務的處分,為方方恢復政治名譽。
中共八大代表。第一、第二、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第三、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紀念
方方故居,位於普寧縣。2011年11月普寧市人民政府公佈其為不可移動文物[8]。
家庭
妻子:蘇蕙,原名莊啟芳,又名莊蘇惠,中國僑聯原副主席,中共七大正式代表。
八個子女[9]:
- 方玉華,女,共產黨員
- 方紹堅,男,拖拉機手,後進入廣東省農科院農業機械研究所
- 方惠平,女,共產黨員,暨南大學外語系副教授,也研究世界語。
- 方惠蘭,女,定居香港從商
- 方超,男,共產黨員
- 方少華,男,原為話劇演員,隨方惠蘭在香港
- 方穗明,女,共產黨員,北京工業大學副教授
- 方燕明,男,解放後出生在北京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