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方塊編碼(英語:Block Truncation Coding縮寫BTC)是一種用於灰度圖像有損數據壓縮算法。這種算法將圖像分為以方塊為單位,在每一方塊中,在保持原有平均數標準方差(即保持二階矩)的同時,減少灰度等級,以達到壓縮的目的。方塊編碼被認為是紋理壓縮算法DXTC的前身;但在DXTC出現之前很久,方塊編碼已就被引入彩色圖像的壓縮,即色彩單元壓縮[1]。 方塊編碼也被採用於視訊壓縮 [2] 中。

方塊編碼由普渡大學的米歇爾和德爾普兩位教授首先提出。如果以4x4的方塊為基本單位,用8比特的整型來傳輸或存儲,這種算法可以達到4:1的壓縮比率。如果用更大尺寸的方塊,可以達到更大的壓縮比率,但圖像質量也會相應地降低。

這種算法也被用於了火星探路者的圖像壓縮。[3]

壓縮過程

圖像被劃分成4x4的方塊,對於每個方塊,計算其平均數標準方差。這兩個值將用來決定解壓縮時相應的方塊所擁有的像素值。之後,根據平均數將這個方塊中的像素分為兩個灰度等級:

這裏的是原圖像中的像素值, 是壓縮後的像素值。如果原像素值大於平均值,壓縮後其值為1,否則為0。像素值如果等於平均值,其值可以為1,也可以為0,取決於具體實現的設置。每個像素壓縮之後只需要一個比特,每一方塊將需要16個比特來存儲像素值。

然後根據平均值和標準方差,計算出a和b兩個值,這兩個值和16比特的像素值一起被存儲。計算公式為:

其中為標準方差, ()為平均值,m為方塊中的總像素值,q為原圖像中值大於平均值的像素個數。解壓縮過程中,值為0的像素被賦值為a,為1的被賦值為b。

壓縮的計算量要遠大於解壓縮的。解壓縮時,只要將值0替換成a,值1替換成b。而壓縮時,需要計算平均值,標準方差和用於解壓縮的兩個值。[4]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