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鄭軒轅廟位於河南省新鄭市,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黃帝故里和具茨山風后嶺古蹟群[1],均為黃帝的祭祀廟宇,其中黃帝故里在每年農曆三月初三都會舉辦黃帝故里拜祖大典。
新鄭軒轅廟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河南省新鄭市 |
座標 |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明至清 |
編號 | 6-0641-3-344 |
認定時間 | 2006年5月 |
軒轅廟(黃帝故里)
黃帝故里位於新鄭老城北關,為一處崗地,俗稱「軒轅丘」,丘上有軒轅廟,又稱「軒轅故里祠」[2]。軒轅廟始建年代不詳,從廟前的明朝磚橋可知,始建年代應不晚於明,現存建築則建於清朝。軒轅廟坐北朝南,有大門、大殿、東西配殿等建築。大門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單檐硬山頂,覆灰筒瓦,黃色琉璃瓦剪邊,琉璃脊。正面額上懸橫匾,書「黃帝故里」。大門兩側各有擔房三間,院內有台,台後為大殿,大殿前有卷棚,面闊五間,進深一間,門上懸橫匾,由賀敬之題「文明始祖」四字。卷棚後緊接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為單檐硬山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為琉璃龍吻脊,浮雕龍戲牡丹,正中立獅馱寶瓶。殿內正中有黃帝坐像一尊,上方懸橫匾,由程思遠題「人文始祖」,殿內四壁繪黃帝活動壁畫。東西配殿各三間,均為單檐硬山頂,覆灰筒瓦。其中東配殿內供黃帝元妃先蠶嫘祖像,西配殿供黃帝四妃先知嫫母像[1]。
軒轅廟院內有數通清代碑刻,嵌於東西配殿的南側山牆外。廟前約40米處有一座建於明隆慶四年(1570年)的磚橋,橋為圓拱券,三伏三券,寬5.55米,拱高1.9米,跨2.28米[1]。
-
大殿
-
西配殿南山牆上的碑刻
-
東配殿南山牆上的碑刻
具茨山風后嶺古蹟群
該古蹟群位於新鄭市西南具茨山風后嶺,包括兩座石殿、明代摩崖題記、石砌寨牆及明清碑刻。其中一座石殿位於風后嶺主峰,坐西向東,其台基、牆身和屋頂均為石材構成。面闊三間寬7.35米,進深三間深4.80米,高約5米,建築面積40平方米。屋頂為單檐歇山頂,覆灰板瓦,疑為近代覆加。正脊平直,正脊兩端和戧脊下端均以獸首作結。正脊中央雕有「吉」字圖形。廟牆正面背面四組斗拱裝在立柱之上,殿內有四根石柱,上置橫樑承托屋頂。正面明間辟門,高2.18米,寬1.73米,左右有立頰。兩次間用直櫺窗,其它三面無窗[3]。兩窗下均有嵌石,其中北側嵌石上有題記「皇明隆慶四年三月」,可知該殿應為明隆慶年間重修。另一座石殿位於風后嶺南崖半山腰處,式樣類似,唯體量較小,窗為石雕方框金錢形[1]。
風后嶺上還有明清時期的碑刻數通,這些碑刻記載了風后嶺上的殿宇維修情況。此外,在風后嶺南半坡上還有摩崖題記「南崖軒轅宮三皇殿記」,刻於明嘉靖五年二月六日。石砌寨牆則位於風后嶺半山腰,寬2-4米,高2.5-5米,長達3公里[1]。
保護情況
新鄭軒轅廟於2000年9月被列入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4],2006年5月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