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新芬黨愛爾蘭語Sinn Féin,意為「我們自己」),其為愛爾蘭島北愛爾蘭愛爾蘭)之政黨,由亞瑟·格里菲斯建立於1905年。新芬黨是愛爾蘭共和軍的正式政治組織,主張愛爾蘭統一。新芬黨目前同時參與愛爾蘭和北愛爾蘭國會選舉,且均有議會代表。在北愛,新芬黨與主張維持英國管治的民主統一黨阿爾斯特統一黨對立。此外,新芬黨也參加英國下議院選舉,並取得議席,但該黨對西敏採取「棄權主義政策」,其當選議員始終拒絕向英國君主效忠宣誓,因此無法參加英國國會會議,但頭銜依然存在。[2][3]而由於他們不認同英國在北愛的主權,他們往往以「愛爾蘭北部」、「北方」等字眼稱呼北愛。

快速預覽 新芬黨Sinn Féin, 主席 ...
新芬黨
Sinn Féin
主席瑪麗·盧·麥當勞
副主席蜜雪兒·歐尼爾
創始人亞瑟·格里菲斯
成立1905年11月28日,​119年前​(1905-11-28
總部都柏林帕內爾廣場44號
黨報《共和報》
青年組織新芬共和青年
意識形態愛爾蘭共和主義
愛爾蘭統一
民主社會主義
社會民主主義
左翼民族主義
政治立場中間偏左左翼
歐洲議會黨團歐洲議會左翼—GUE/NGL
官方色彩  綠色
口號建立平等的愛爾蘭
愛爾蘭下議院[1]
36 / 160 (23%)
愛爾蘭上議院
4 / 60 (7%)
英國下議院
北愛爾蘭席位)
7 / 18 (39%)
(未就職)
歐洲議會
1 / 13 (8%)
北愛爾蘭國會
27 / 90 (30%)
愛爾蘭地方政府
81 / 949 (9%)
北愛爾蘭地方政府
144 / 462 (31%)
官方網站
www.sinnfein.ie
愛爾蘭政治
政黨 · 選舉
關閉

歷史

新芬黨在1910年代一直主張武力促成愛爾蘭完全脫離英國獨立,並於1922年成功爭取建立愛爾蘭自由邦。自由邦成立後,該黨開始式微,當中大量黨員轉投愛爾蘭共和黨,實力大減,新芬黨後與臨時愛爾蘭共和軍關係密切。此後他們長期於愛爾蘭、北愛和英國議會棄權,直至時任黨魁格里·亞當斯決定先後不再繼續對前兩者的棄權政策。而他們亦因共和軍步入21世紀已式微而開始稍為軟化立場,但堅持整個愛爾蘭應是統一的共和國。2007年1月28日,新芬黨在黨內特別大會上通過投票決定承認北愛爾蘭的警察和司法體系。[4]同年起至今,新芬黨取代較溫和的社會民主工黨,成為北愛爾蘭共和派的最大黨。並根據貝爾法斯特協議,與民主統一黨共治北愛至2017年兩黨合作決裂,聯合政府解散為止,至2020年才再次聯合執政。同年,該黨在愛爾蘭眾議院成為第二大黨。

Thumb
現任新芬黨主席和副主席兼北愛領袖瑪麗·盧·麥當勞(左)和蜜雪兒·歐尼爾(右)

2022年北愛爾蘭議會選舉結果中,新芬黨首次贏得最多席位,在全部90席中佔有27席,首次取代親英的民主統一黨成為議會最大黨。[5]

1905年–1922年

Thumb
亞瑟·格里菲斯被譽為該黨的主要創始人

新芬黨成立於 1905 年 11 月 28 日,當時亞瑟·格里菲斯(Arthur Griffith)在全國委員會第一屆年會上概述了新芬黨的政策,即 "在愛爾蘭首都建立一個擁有愛爾蘭民族道德權威的國家立法機構"。[6][7]

新芬黨的初始政治綱領既保守君主主義。受到1867年奧匈妥協案的啟發下,主張與英國王室統一的英愛二元君主制[8][9]該黨參加了 1908 年北利特里姆郡補選,獲得了 27% 的選票。[10] 但新芬黨此後支持率和黨員人數均有所下降。1910年黨大會(ard fheis)上,新芬黨發現黨員出席率很低,而且黨內很難找到願意在執行委員會中任職的成員。[11]

Thumb
約瑟夫·麥吉尼斯的競選用車。他在 1917 年南朗福德補選中獲勝,當時他還在獄中。他是新芬黨第一批當選的國會議員之一。

1914 年,包括格里菲斯在內的新芬黨成員加入了反雷德蒙派愛爾蘭志願軍,雷德蒙派和其他人稱其為 "新芬黨志願軍"。1916年復活節起義,儘管格里菲斯本人沒有參加,但許多新芬黨成員、志願軍和愛爾蘭共和兄弟會成員參加了,故政府和報紙將起義稱為 "新芬黨起義"。起義之後,共和黨人在新芬黨的旗幟下聚集在一起,並在 1917 年的新芬黨大會上首次承諾建立愛爾蘭共和國。在1918年大選中,新芬黨贏得了愛爾蘭105個席位中的73個,1919年1月,其議員在都柏林集會,宣佈自己為愛爾蘭國會(Dáil Éireann)。新芬黨候選人康斯坦斯·馬凱維奇成為第一位當選英國下議院議員的女性。然而,根據新芬黨的棄權政策,她沒有就任下議院席位。[12]

新芬黨在愛爾蘭獨立戰爭期間支持愛爾蘭共和軍。1921 年,眾議院政府成員與英國政府談判簽訂了英愛條約。在隨後的眾議院辯論中,該黨對該條約存在分歧。米高·柯林斯領導的支持條約派和埃蒙·德·瓦萊拉領導的反對條約派設法就新芬黨候選人組成的「聯盟小組」達成一致,以便參加 1922 年大選。 [13]選舉後,反對派退出眾議院,支持和反對派成員在隨後的愛爾蘭內戰中彼此對立。 [14]

Remove ads

1923–1970

1923年4月27日,新芬黨支持條約派的眾議院議員和其他條約支持者在都柏林舉行了一次會議。代表們在本次會議上成立了一個新政黨--Cumann na nGaedheal(蓋爾人協會),並就憲法和政治綱領達成了一致。[15]該黨繼續統治愛爾蘭自由邦直至1932年,隨後與國家中心黨以及藍衫黨合併為愛爾蘭統一黨。[16] 而新芬黨反對條約派則繼續抵制眾議院。 1926年3月,在一次特別的黨代會上,反對條約派領袖埃蒙·德·瓦萊拉提出動議,如果取消有爭議的效忠宣誓,則允許當選議員在眾議院就座。當他的動議被否決後,德瓦萊拉辭去了新芬黨的職務。 1926年5月16日,他成立了自己的政黨愛爾蘭共和黨,致力於從政治結構內部實現自由邦的共和化。原新芬黨議員大多轉投新成立的黨派。[17] 德瓦萊拉的辭職也意味着新芬黨失去美國的財政支持。[18] 落後的新芬黨只能派出不超過 15 名候選人,[19]並在 1927年6月的大選中只贏得了5個席位,是該黨1916年之後首次支持率下滑。[20][21]副主席兼事實上的領導人瑪麗·麥克斯威尼宣佈,該黨根本沒有資金參加當年的第二次選舉英語September 1927 Irish general election,並宣稱「真正的愛爾蘭公民不能投票給其他任何政黨」。[21]愛爾蘭共和黨贏得1932年大選,開啟了長達 16 年的不間斷執政期,並長期主導愛爾蘭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政治發展。

Remove ads

1970–1975

1976–1983

1983–1998

1998–2017

2018年至今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