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新加坡共濟會(英語:Singapore Freemasonry)是新加坡的一個正規共濟會組織。截至2010年,新加坡共濟會共有33個分會和其他所屬的團體組織。[2]

快速預覽 成立時間, 類型 ...
新加坡共濟會
Singapore Freemasonry
共總會徽章
成立時間1845年12月8日,​179年前​(1845-12-08
類型共濟會
法律地位總會所英語Grand Lodge
總部 新加坡哥里門街23A號
菲美勝堂
(新加坡郵區:179806)
服務地區 新加坡
會員
超過600名(2018年11月) [1]
網站www.fmhbsg.org
關閉

歷史

據傳,荷蘭共濟會成員是第一批在東南亞建立有組織的分會的人,但新加坡分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東群島共濟會組織的成立。該組織創始於1765年,根據地為位於新加坡明古連(英語:Bencoolen)的一座小屋。共濟會於1809年9月通過檳城的 Neptune Lodge No. 344 E. C. Penang(後來重新編號為 441)被正式引入馬來亞地區[3]新加坡的正規共濟會活動則始於Lodge Zetland in the East No. 748 E. C.(現稱為東508號分會的Zetland分會),該分會於1845年12月8日建立在亞美尼亞街的一所房子裏。[4]

新加坡共濟會於1879年在歌里門街建造現今的總會所建築菲美勝堂之前,其會議在新加坡各地的共濟會會所舉行,會議地點包括亞美尼亞街 (1845)、諧街 (1846)、橋北路 (1853)、濱海藝術中心 (1856) ,美芝路甘榜格南段(1871)、美芝路的另一位置(1873)和禧街(1875)。[4][5]

1879年4月14日,新加坡共濟會為哥里門街菲美勝堂的永久會所奠基。[3]

1940年代的二戰期間,日軍在樟宜監獄囚禁了250名共濟會成員[6],但他們仍得以成功繼續在監獄裏秘密會面。[7]

2012年,擁有133年歷史的菲美勝堂經過三年翻新後重新啟用。[8]

Remove ads

貢獻

新加坡共濟會搭建了幾個燈塔,為一間華人貧民醫院(現陳篤生醫院)籌款,並在1845年創辦了新加坡第一間公共圖書館。[4][6]

會所

Thumb
新加坡共濟會總會所菲美勝堂

新加坡共濟會的會所設立於哥里門街的菲美勝堂。會所二樓的入口處設有一個擺放着許多記載了本地共濟會歷史的文物展示廳,再往裏走則會進入一個議事廳。議事廳內擺放着四張桌子,其中三張是分會主席和兩名副手的座位。二樓的另一議事廳的圓頂天花板上懸掛着一個大寫的「G」字,該天花板有多重顏色的燈光,代表上午、中午、傍晚等各分會開會的時間。議事廳內還擺放着兩塊方石,一個表面粗糙,一個表面光滑。[1]

現狀

新加坡共濟會在當地非常低調,鮮少有相關公開報導。1879年以來,菲美勝堂只對外開放過三次,最近的一次為2018年11月24日其旗下百年分會(英語:Centenary Lodge)舉辦聖誕義賣活動期間,一般民眾可進入會所參觀。[1]

著名會員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