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樂遺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樂遺址位於遼寧省瀋陽市皇姑區黃河北大街龍山路1號(渾河古道北岸高台地),是新石器時代母系社會氏族公社的新樂文化的村落文化遺址。2001年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樂遺址 | |
---|---|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遼寧省瀋陽市 |
分類 | 古遺址 |
時代 | 新石器時代 |
編號 | 5-24 |
認定時間 | 2001年 |
命名
遺址發現於瀋陽市新樂電工廠(119廠)宿舍區域內。依照考古慣例,以發現處所為名,故命名為「新樂遺址」。
考古發現

遺址分佈面積為178000平方米,於1973年第一次進行考古發掘工作,陸續發現新樂先民居住半地穴式古房址40餘座,出土文物包括石器、陶器、玉器、骨器、煤精製品和木雕藝術品等。遺址旁邊亦發現兩座遼代墓葬建築。
其中於1978年在二號房址出土的鳥形炭化木雕藝術品,距今有7200多年的歷史,被認為是氏族崇拜的圖騰信物。它是在瀋陽地區發現的年代最久遠的文物,也是世界上年代最久遠的木雕工藝品。瀋陽市政府廣場名為《太陽鳥》的雕塑即按照它的形象塑造,現已成為瀋陽城市精神的標誌和象徵。
新樂遺址發現的文物分屬三個互相疊壓的文化層:
距今約7200年前(相當於新石器時代早期),新樂先民居住遺址及生活器具文物。
距今約6000年前,出土文物以陶器群為主,和新民市出土的偏堡(bú)子文化相類。 新樂遺址是新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址。位於瀋陽市皇姑區黃河大街新開河北岸黃土高台之上,1973年首次發掘。這是一處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的村落遺址,佔地面積17.8萬平方米,集居地約2.5萬平方米。其佈局與半坡文化很相似,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測定新樂遺址距今有7200多年的歷史。其出土文物相當豐富。出土文物中還有極為珍貴的煤精製品和木雕藝術品。新樂遺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建了新樂遺址博物館。
距今約4000年前(相當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時代),出土文物以石製收割工具和鼎、甗等煮食用具為主,和瀋陽大部份地區的文物發現類近。
遺址現況
1984年遺址設立了「新樂遺址博物館」,分為南北兩個展區。
北部遺址展區展示7000年前原始建築遺跡,除二號房址展示考古發掘現場外,另外復原10座原始半地穴式房屋,並在房屋中展示新樂先民的生活場景,如「狩獵歸來」、「氏族集會議事」、「製陶」等。
南部文物展區為現代博物館建築,展出在遺址發現的各種文物。
-
新樂先民像
-
新樂先民與太陽鳥圖騰像
-
復原後原始半地穴式房屋
-
先民生活場景:陶器製作
參考資料
外部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