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文化相對論(英語:cultural relativism)是由德國裔美國人人類學法蘭茲·鮑亞士所提出的一種觀點與態度。其內容主張某一個文化行為,不應該藉由其他的文化觀點來判斷;只有從該文化本身的標準及價值出發,才能夠了解該文化。[1]

概要

文化相對論則是對我族中心主義的反動,認為文化並無優劣好壞。[2]鮑亞士將文化相對論用於人類學田野調查工作的方法論工具,以強調使用客觀角度精確紀錄文化現象,以及在分析資料時具有啟發性的論調,影響其學生例如露絲·潘乃德(Ruth Benedict)[3]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等人的研究方式,並奠定人類學研究方法論的基本原則。而文化相對論主張平等尊重多樣性文化的存在,普遍受到肯定,並常由其他理論所援引,例如文化權的保存意識、道德相對論等。

質疑

在人類學以外的部分,文化相對論的主張也受到了挑戰,尤其是在人權方面。由於在強調普世價值的當代,人權提倡了一種正義與道德的領域,這是超越而且優於特定國家、文化與宗教,並且是不可剝奪以及具有國際性質的。在一些特定的文化現象當中,諸如割禮父權主義恐怖主義奴隸制度、極端集體主義等方面,是與人權觀念有所衝突的,也連帶使得文化相對論的觀點,因此受到了挑戰與批判[2]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