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拉丁語:Reformatio,德語:Reformation)是指天主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的教派分裂及改革運動,也是新教形成的開端,主要由馬丁·路德、加爾文、慈運理、亨利八世等神學家與政治領袖发起。1517年,路德发表的《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宗教改革的开始,即德意志宗教改革。
岛津久光久光跟隨勅使大原重德(日语:大原重徳)前往江戶,最後達成慶喜為將軍後見職,春嶽任政事總裁職的政治決策。(文久改革(日语:文久の改革)) 之後經東海道往京都期間,在武藏國橘樹郡生麥村(今神奈川縣橫濱市鶴見區)遇見四名英國平民,久光一行人與其發生衝突,爆發了生麥事件。抵達京都後,幕政改革取得成功,從而歸藩。
陸軍總裁陸軍總裁為幕府陸軍之最高職位。 文久改革時所進行之西洋式兵制(三兵戰術)的導入、兵賦令(依據旗本的石高農兵而來徵收的資金)的發布等之軍制改革。於是1863年2月6日(文久2年12月18日)蜂須賀齊裕就任陸軍總裁。齊裕也兼任海軍總裁,不久就辭職了。之後也沒再設置連任者。 德川慶喜實施慶應改革
一桥派统遭到隠居,謹慎等惨痛打击(岛津齐彬病死)。之后便发生了大名要求恢复权利,樱田門外之变中井伊遭暗殺、齐彬之弟-島津久光毅然率兵上京,幕府被迫实行文久改革等事。 南紀派 安政大獄 文久改革 袁昌堯; 張國仁. 日本簡史.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996: 25 [2018-10-10]. ISBN 9575865995
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俗稱孝文漢化,是指在南北朝北魏時期,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運動,包括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用漢俗等。 五胡亂華以後,終由鮮卑族的北魏太武帝統一華北,建立北魏,其實北魏歷代君主都已重視漢文化之學習。到北魏孝文帝一代,已有馮太后與朝臣李沖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