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中,政治異化(英語:Political alienation)是指公民個人對現行政治制度的疏遠感或排斥感。在代議制民主國家,這通常會導致選民冷漠,以及在選舉中棄選和棄投。

內容和類別

政治異化不應與選民冷漠(英語:Voter apathy)的概念相混淆,後者描述了一個人對投票和/或投票過程的冷漠。在政治上,政治異化的人感到被迫投票,但由於他們對系統的無足輕重的感覺而受到限制。他們覺得競選公職的人代表不足或根本沒有代表他們;他們的最大利益或關切未被考慮。[1]

政治異化分為兩大類:政治無能和政治不滿。在第一種情況下,異化是他們的環境強加給個人的,而在第二種情況下,異化是由他們自願選擇的。[2]

政治異化至少有五種表現形式:[3]

  1. 政治無力—個人認為他們無法影響政府行為的感覺。
  2. 政治無意義—個人認為政治決策不明確且不可預測的看法。
  3. 政治無常—個人認為旨在管理政治關係的規範或規則已被打破,並且偏離規定的行為很普遍。
  4. 政治孤立—個人對社會其他成員廣泛持有和共享的政治規範和目標的拒絕。
  5. 政治失望—由於統治階級的不良行為,例如領導者因做可恥的事情而引起醜聞,個人對政治決策或參與不感興趣。

政治異化與反政治(英語:Anti-politics)重疊,這兩個概念之間很可能存在因果關係。異化與反政治情緒不同,後者傾向於關注對政客和政治精英的負面評價,而異化可能包含對政治制度其他要素的不滿,例如選舉制度、政黨制度或民主理念社會。[4]

政治異化與政治效能負相關。政治異化最常見的選舉後果是棄權抗議投票[2][3]

在美國現行的選舉制度中,許多選民認為,如果他們不同意大多數人的意見,他們的選票在所屬的州就沒有意義了。通常在大選中投票給民主黨的選民,但生活在一個以共和黨為主的州,往往不太願意投票。生活在以民主黨為主的州的共和黨人也是如此。在這些情況下,選民覺得他們的投票在選舉人團中似乎不再重要。[5]

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

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將該類現象視為競選的核心問題之一。候選人當勞·特朗普希拉里·克林頓都向美國中西部各州的工人階級發出呼籲,指出他們覺得自己的選票似乎沒有什麼分量,並表示社區已被過去的候選人拋棄。特朗普和克林頓對城市地區的黑人和拉丁裔選民也做了同樣的事情,表達了對過去該類現象的擔憂。[6]

據估計,當年總統選舉的選民投票率為合格投票人口的 55.5%。這次選舉還看到搖擺州的選民有所增加,生活在「安全」州的選民有所減少。[7]

可能的解決方案

歷史學家 David van Reybrouck 將西方民主當前之此類問題描述為「民主疲勞綜合症」。作為選民與政黨和政治家異化的解決方案,他提倡基於抽籤式民主審議式民主[8]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