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攻擊型潛艇或攻擊潛艇(英語:attack submarine)[1],也稱獵殺型潛艇(hunter-killer submarine),是指專門設計用來攻擊和毀傷水面艦艇和其它潛艇的進攻型潛艇,通常用於搜索與殲滅戰術通過連續打擊高價值的主力艦和航運貨船來達到區域拒止和擾亂敵方後勤的戰略目標,此外還可以作為艦隊的一部分為友方水面艦艇和彈道導彈潛艇提供水下預警和保護[2]。一些攻擊型潛艇還配備了巡航導彈,從而具有了打擊陸上目標的能力。在近年來,一些攻擊型潛艇還配有釋放潛水器和無人水下載具的能力,可以為特種部隊實施滲透戰術提供條件。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2年6月9日) |
在美國海軍艦船分類系統和等效的北約STANAG 1166分類系統中,核動力攻擊潛艇被稱為「SSN」,N即指核動力(nuclear)。[3]而使用柴電動力的前型獵艇潛艇被稱為「SSK」,K即指「潛艇獵殺者」(hunter-killer)。[4] [5]根據目前美國海軍的描述,攻擊潛艇的任務包括:[6]
在蘇聯和俄羅斯海軍中,使用名稱「ПЛАТ」(魚雷核潛艇)和「МПЛАТРК 」(帶巡航導彈的多用途魚雷核潛艇),縮寫中的A指核動力,T指魚雷。[7]兩者合起來稱「多用途潛艇」(Многоцелевые лодки),等同於美國SSN的概念。[8]蘇聯和俄羅斯海軍中的「ДЭПЛ」(柴電潛艇)等同於美國SSK的概念。[9]
在英國皇家海軍中,曾用「艦隊潛艇」(fleet submarine)指代攻擊型潛艇,現已改叫攻擊型潛艇。[10][11]
在法國海軍中,稱呼核動力攻擊潛艇為「Les Sous-marins Nucléaires d'Attaque」,縮寫SNA。[12]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攻擊潛艇包括核動力和常規動力。此外有一艘32型潛艇使用常規動力,但因設計和用途不同被稱為「常規動力導彈潛艇」。[13]
早期潛艇受限於當時科技,只可以做發射魚雷和佈置水雷,與偵察或運送特務與特種部隊等任務。不能作現代分類,可是機能接近現在攻擊型潛艇。
在二戰時期,美國海軍將執行水面進攻作戰任務的潛艇稱為艦隊潛艇。其具有高速、長航程和長續航力,可以伴隨海軍戰鬥艦隊行動。[14][15]
在1945年2月9日,英國皇家海軍一艘冒險者號潛艇擊沉了德軍一艘U-864U艇。當時兩艇都在水下潛望狀態,這是至今唯一一起均在下潛狀態中的潛艇間的擊沉事件。[16][17]
在二戰結束後,美國和蘇聯都獲得了德國先進的XXI級潛艇。美國海軍開始推進GUPPY計劃,旨在按照XXI級潛艇的設計對二戰潛艇進行現代化改造。[18]到1955年,美國海軍開始用「攻擊型潛艇」來指GUPPY計劃改造後的潛艇,以及新建的刺尾鯛級潛艇和鏢鱸號潛艇。[19]
同時期的蘇聯也獲得了德國先進的XXI級潛艇和其他U艇,並開始建造新型潛艇。1948年,美國海軍對自身反潛作戰的能力進行了評估,意識到了現有的獵艇潛艇(SSK)數量將難以應對蘇聯快速發展的潛艇艦隊。在當時,美國海軍共有200多艘潛艇。[20]
為了滿足反潛作戰的需求,美軍開始設計能大規模生產的小型潛艇。1951年,梭魚級潛艇投入使用,其水上排水量僅760噸,在艇首配備了先進的被動聲納,只有4個魚雷管。該級共建成3艘,使用艦艇分類符SSK-1~SSK-3。1951-53年間,又有7艘貓鯊級潛艇被改裝成獵艇潛艇,其被拆除了4個魚雷管以安裝聲納和電子設備,並拆除了兩個柴油發動機以降低噪音。[20][21]
蘇聯建造新潛艇花費的時間比預期的要長。到1952年只入役了10艘。[22]之後蘇聯的潛艇產量開始激增。到1960年底,總共建造了320艘潛艇,其中215艘是613型潛艇,8艘為核動力。[23][24]
1955年,全世界第一艘核動力潛艇美國鸚鵡螺號核動力潛艇投入使用。1957年,蘇聯也推出了核動力的627型鯨魚級潛艇。由於核潛艇可以無限期地在深水中高速航行,因此常規動力的SSK獵艇潛艇對它們毫無用處。隨着核潛艇的投入使用,美國海軍在1957-59年間將現有的SSK獵艇退役或者重新分配任務,開始使用核潛艇進行反潛作戰。
為了提升核潛艇反潛作戰的效能,美國海軍開始試驗「淚滴型」船體。新的船體設計在3艘白魚級和6艘鰹魚級核潛艇上首次得到應用。其中白魚級為美國建造的最後一級常規動力攻擊潛艇。[25][26] 1960年,湖白鮭號核潛艇投入使用,其採用了多項技術創新,包括遠程聲納、低航速但安靜的渦輪電力驅動和艇艏球型聲納基陣。儘管其技術上很成功,但是高建造成本和較低的整體性能最終使美國海軍放棄了後續計劃。美國海軍從此放棄了專門的SSK(SSKN)獵艇(核)潛艇的概念,轉而將其任務分配給「攻擊型核潛艇」SSN。1961年投入使用的長尾鯊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較之湖白鮭號,速度更快,下潛更深,攜帶兩倍的魚雷,採用類似的滅聲改進。[27][28]1963年,一艘長尾鯊級核潛艇失事,但其總體設計概念還在是美國海軍之後的攻擊型核潛艇的開發中得到了延續。
1963年,英國入役了其第一艘核動力潛艇無畏號核潛艇。[29]
蘇聯第一艘完全「淚滴型」的攻擊型核潛艇671型於1967年入役。[23][30]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首艘核動力攻擊型潛艇長征1號於1974年入役。[31]
法國海軍首級攻擊型核潛艇為紅寶石級,首艇紅寶石號1983年入役。[32]
歷史上唯一一次攻擊型核潛艇與敵艦交戰並擊沉敵艦發生在馬島戰爭中。1982年5月2日,英國皇家海軍征服者號核潛艇用魚雷擊沉了阿根廷海軍的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33]
截至2021年,巴西海軍有一艘攻擊型核潛艇Álvaro Alberto正在建造中,印度海軍已經完成了攻擊型核潛艇的前期設計(Project 75 Alpha),澳大利亞海軍也在美國和英國的協助下啟動了攻擊型核潛艇計劃。[34][35][36][37]
雖然攻擊型核潛艇已經進入了核動力時代,常規動力攻擊型潛艇仍佔有一席之地。在冷戰中誕生的例子就有:英國奧伯龍級,蘇聯的633型、641型、641B型、基洛級。
隨着AIP技術(絕氣推進系統)的出現,常規動力潛艇的能力也獲得了提升。例如212A級潛艇、鮋魚級潛艇和哥特蘭級潛艇。美國海軍還租借了哥特蘭級潛艇用於反潛訓練,其在2005年一次訓練時還「模擬擊沉」了隆納·雷根號航空母艦。[38][39][40]
奧匈帝國海軍,拉脫維亞海軍,芬蘭海軍, 泰國皇家海軍,利比亞海軍,阿爾巴尼亞海軍, 古巴革命海軍,敘利亞阿拉伯海軍,丹麥皇家海軍, 塞爾維亞和黑山海軍,黑山海軍,愛沙尼亞海軍, 保加利亞海軍,烏克蘭海軍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