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景(英語:Matte painting)是用來創造虛擬攝影棚數碼外景地的一種技術,可以用來創建整個場景,或者對已有場景進行擴充。

傳統的接景是在一片玻璃上用顏料或者水彩進行繪製,然後再通過光學方法與原始鏡頭合成。兩塊玻璃板平行擺放保持恰當的距離。攝像機位於他們前面。在後面的玻璃板上,是相對粗糙的背景地形,比如繪製的叢林。在前景玻璃板上,繪製細節豐富的元素,比如小植物,石頭等,在玻璃板之間就是移動或者靜止的影片模型。

如今接景藉助電腦製作並以繪圖板作為繪畫設備。在數碼環境裏,接景也可以製作三維環境並允許三維攝像機運動。

歷史

傳統的接景是被畫家用水彩或顏料繪製在玻璃板上的,然後再將其與實際拍攝的鏡頭合成(如果實際拍攝了鏡頭的話)。

第一個接景鏡頭是Norman Dawn英語Norman Dawn在1907年的電影《加州傳道院》裏臨時繪製的殘破的加州傳道院。值得注意的傳統接景鏡頭有《綠野仙蹤》中多蘿西靠近翡翠城的場景,《公民凱恩》中查爾斯·福斯特·凱恩的「仙那度豪宅」,還有《星球大戰IV:新希望》裏那看似深不見底的「牽引光束」鏡頭。

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計算機圖形程序的進步下,接景畫家開始轉向了到數字領域工作,於是「接景」這一工作也就逐漸與「後期特效」融合到了一起。第一個數位接景鏡頭是由畫家克里斯·埃文斯在1985年的電影《少年福爾摩斯英語Young Sherlock Holmes》中使用CG,繪製的一個騎士從彩繪玻璃窗口躍起的場景。埃文斯先用丙烯顏料畫出窗戶,然後把這幅畫掃描到了盧卡斯影業的皮克斯系統,以進行進一步的數位操縱。

電腦動畫完美融合了數位接景,達到了傳統的接景技術所不可及的高度。

新技術

在整個20世紀90年代,傳統的磨砂畫仍然在使用,但更經常與數字合成。《終極警探2》(1990)在機場跑道上發生的最後一個場景是將傳統的玻璃磨砂噴漆與已拍攝和掃描到計算機中的現場片段使用數字合成的第一部電影。

在九十年代末,手繪繪景的時代已經接近尾聲,雖然在1997年後期,一些傳統繪畫仍然派上了用場,尤其是出自詹姆斯·卡梅隆的《鐵達尼號》由克里斯·埃文斯繪製的繪畫「卡帕提亞救援船」。

重要的接景畫家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 Mark Cotta Vaz英語Mark Cotta Vaz; Craig Barron: The invisible art : the legends of movie matte painting. San Francisco, Cal.: Chronicle Books, 2002; ISBN 0-8118-3136-1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