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排球女將》(日語:燃えろアタック, 英語:Moero Attack),又譯為《青春的火焰》、《燃燒的青春》,是日本朝日電視台從1979年1月5日到1980年7月11日間每逢星期五晚上7:30到8:00[1]播放的一部電視連續劇,根據石之森章太郎的同名漫畫改編。日文原名的意思是「燃燒·攻擊」。
在日本北海道大沼牧場上長大的小鹿純子從4歲起就被父親督促練習跑步、跳高。之後她被送到東京北部的白富士學園上高中,成為了該校女子排球隊的主攻手。在「成為國家隊運動員參加奧運會就可以見到媽媽」的信念的鼓勵下,練成了「旋轉日月」(跳發球,港譯「運轉乾坤」)、「晴空霹靂」(空翻扣球,日語原名「打倒棕熊」,港譯「離心獨劈」)、「幻影旋風」(港譯「鬼影旋風球」,比照《青春火花》裏的「鬼影變幻球」)等絕技。事實上,純子的母親其實就是一直在她身邊為她打氣的百合子。她本來亦是排球隊的成員,但後來因為足跟腱拉傷退役嫁給了幸太郎。誕下純子之後,她因為眼疾去了加州。幸太郎希望能把純子訓練成為她的接班人,因而與教練一起刻意向純子隱瞞其母親的情況,希望她可以以見到母親為動力,努力躋身成為國家隊的成員。最後,純子和會「流星趕月」(日語原名「UFO發球」)的南鄉小雄等人一起成為日本國家隊排球運動員,參加奧運會。
一般的排球電視劇的「必殺技」都只集中在一、兩位主角身上,但這套劇許多人都有必殺技,譬如其中一個開球必殺技「高拋發球」(港譯「泰山壓頂」)是隊中的胖妹花子的絕招。
此片在日本女排在準備參加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期間播出。因為日本與其它國家聯合抵制此次奧運,此片的收視率也不很高。
本劇在1981年在香港播放。當時在香港很受歡迎,而不少女生都愛在體育課時扮演劇中的角色,例如:排成一條直線,然後假裝自己是排球隊的成員輪番扣球。
中國廣東電視台在1982年引進並譯製了此片,定名《排球女將》,又名《燃燒的青春》。由於該片演員的精湛演出,加上此前1981年,袁偉民率領中國女排在世界盃排球賽中首次奪得世界冠軍,《排球女將》在中國創下極高的收視率。在1990年代此劇又多次重播。
就如同《青春火花》所得到的批評一樣,《排球女將》有部份必殺技在現實生活根本不可能出現(例如:UFO發球),又或會引致運動員受傷(例如:離心獨劈)。另外,劇集在香港播放時,有家長批評劇中來自夏威夷的插班生夏川由加的「魔鬼信仰」(她的睡房有一張古埃及神話中的死神阿努比斯的掃描畫像,在香港上映時,這位死神被譯作「勾魂使者」。由加每晚睡前都會與這幅畫像親吻。)及該位球員後來的離世,會令兒童觀眾感到不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