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十字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挪威十字軍(英語:Norwegian Crusade)是挪威國王西居爾一世在第一次十字軍之後的1107年—1110年率領的十字軍[1]。西居爾是第一位率領十字軍前往聖地的歐洲國王。西居爾沿途攻打伊比利半島、巴利亞利群島、西西里島的異教徒,1110年到達巴勒斯坦,協助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一世攻佔西頓,建立西頓領地。

背景
1103年,挪威國王「赤腳王」馬格努斯在愛爾蘭戰死,其三個兒子奧拉夫、埃斯泰因與西居爾共同繼承了相對穩定的王國。西居爾統治奧克尼群島期間,深感北方疆域的侷促,遂將目光投向東方。1110年,聖地捷報傳來——十字軍攻佔西頓的消息點燃了他的雄心。西居爾迅速召集了一支由60艘戰艦組成的艦隊,於1107年正式啟程。這支北歐艦隊沿北海南下,橫渡大西洋,途中支援伊比利亞半島的「收復失地運動」,參與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里斯本與巴利阿里的戰役,最終抵達地中海東岸聖地[2]。
圍攻西頓
西居爾的艦隊抵達阿克港時,正值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一世(Baldwin I)籌劃第二次西頓圍攻。這座腓尼基古城自公元638年落入穆斯林之手後,始終是十字軍的心腹大患。早在1107年,鮑德溫便嘗試過聯合丹麥、英格蘭與尼德蘭艦隊進攻西頓,但西頓地方長官以15,000拜占庭金幣賄賂換取了停戰。然而協議僅維持一年,鮑德溫再度圍城,卻因埃及艦隊的馳援而失敗。
1110年,挪威艦隊的到來扭轉了戰局。西居爾與鮑德溫結盟,決定對西頓發起致命一擊。戰役初期,提爾的穆斯林艦隊試圖救援,與挪威艦隊爆發激烈海戰。北歐戰士一度瀕臨潰敗,關鍵時刻威尼斯艦隊的加入逆轉了形勢。陸上,十字軍架設攻城器械猛攻城牆;海上,聯軍徹底封鎖港口。絕望中,西頓長官策劃了一場毒計:賄賂鮑德溫的僕人行刺國王。這一陰謀被城中基督徒揭露——他們將密信綁於箭矢射入十字軍營地。鮑德溫迅速處決叛徒,西頓守軍士氣徹底崩潰,於12月6日開城投降。[2]
後續
西頓的陷落標誌着十字軍在地中海東岸的又一次擴張。作為回報,威尼斯獲得了西頓的一座教堂、阿克的大片土地及重要商業特權,奠定了其地中海貿易霸權的基礎。相比之下,西居爾的要求充滿宗教熱忱:他僅索要一塊據稱來自「真十字架」的聖木,聖物歸國後,極大提升了挪威王室的宗教威信。
完成東征後,西居爾取陸路返回挪威。儘管其兄埃斯泰因以和平治國聞名,但西居爾的冒險贏得了民眾的狂熱崇拜,被尊稱為「耶路撒冷朝聖者」(Jorsalafari)。他推行什一稅,大力支持教會建設,將聖地之行的宗教狂熱轉化為國內改革動力。挪威民間傳說常將他的東征壯舉與埃斯泰因的內政成就並稱,象徵中世紀盛期維京傳統與基督教文明的交融。[2]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