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撒勒
以色列北部区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拿撒勒(希伯來語:נצרת,羅馬化:Nāṣəraṯ;阿拉伯語:الناصرة,羅馬化:an-Nāṣira),又作拿薩勒,天主教譯納匝肋,是以色列北部區城市,位於歷史上的加利利(加里肋亞)地區。
與它的兄弟城上拿撒勒共計有大約12萬人口(2018年);其中上拿撒勒居民55,000人,主要為猶太人;拿撒勒居民約65,000人,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比例為35至40%是阿拉伯基督徒,其餘為穆斯林。
含義

拿撒勒源自希伯來字「netzer」,意思是枝芽或苗。《以賽亞書》曾經以「枝子」來形容大衛家系的後代[2],在古代,許多大衛家族的不同分支居住在此地,這可能是此地名稱的由來。
這裏是耶穌基督的故鄉,因此耶穌也有時被稱為「拿撒勒人耶穌」(Jesus of Nazareth)。福音書中描述他的父母聖母瑪利亞和聖若瑟住在這裏。在拿撒勒,天使加百利到瑪利亞那裏告訴她,她將因聖靈懷孕,所生的將會是救世主,耶穌降生以後就是在這裏長大。
新約聖經時期拿撒勒尚是個不起眼的地方,人們打聽耶穌時會問:「拿撒勒能出什麼好東西?」[3]。
中古時期猶太族與基督徒離開,城市一度沒落,直到近代的歐洲列強在這邊建設了各種建築,比如在耶穌故居和報信天使所在的地方有聖母領報堂,這主要是天主教徒的場所。
現代城市

目前,拿撒勒是以色列境內最多阿拉伯人居住的城市。市長Menachem Ariav是勒沃庫森的榮譽市民。拿撒勒和上拿撒勒是2個獨立的城市,各有單獨的政府。
友好城市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