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及花園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北京市西城區 |
分類 |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
時代 | 清 |
編號 | 2-40 |
認定時間 | 1982年 |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 |
---|---|
級別 | AAAAA |
所屬地區 | 北京 |
評定時間 | 2012年 |
恭王府位於中國北京市西城區前海西街17號,是清朝後期恭親王奕訢的府邸及花園,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恭王府花園在20世紀90年代作為旅遊景點對外開放,而恭王府主體建築也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時修繕完畢,並向公眾開放。
恭王府及花園原是固倫和孝公主在和珅作為二品戶部侍郎邸的規制基礎上,花六年增建的公主府,相當於郡王府規制,西路建築是大臣和珅的府邸以一品大員的身份建造。
歷史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和珅奉旨修建十公主府,1788年基本建成。[1]
和珅死後,嘉慶四年(1799年)賜慶郡王永璘,為慶王府。道光三十年(1850年),賜恭親王奕訢,咸豐二年四月二十二日奕訢入住,從此開始稱為恭王府。[1]
1920年前後,恭親王奕訢的孫子溥偉將恭王府和花園抵押給天主教會。1937年,輔仁大學花19萬法幣買下恭王府。[1]
1950年,北京藝術學院佔用王府。1962年、1975年周恩來曾多次囑咐要將王府對社會開放[1]。但此時中國音樂學院和中國藝術研究院職工宿舍不足,一直佔用着王府,還在旁邊建起簡易建築。此外,王府後花園先後被公安部宿舍、北京冷風機廠、文藝出版社、紅樓夢研究中心、國管局幼兒園佔據。王府內還有121戶居民[2]。
1979年,遵照周恩來的遺願,谷牧開始推動王府騰退[1]。1981年,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牽頭召開搬遷工作會議,發佈《關於恭王府住戶搬遷情況的報告》,次年文化部、公安部、國家計委、建委、財政部、國管局、宗教局、北京市政府等部門組成恭王府修復委員會[2]。1982年2月,王府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1982年,公安部宿舍率先從王府搬出[2]。佔用恭王府花園大戲樓的北京冷風機廠在1984年10月搬出[2]。1987年,恭王府歸文化部管理。1988年恭王府花園對外開放,中國音樂學院從中搬出,1997年12月文化藝術出版社搬出[1]。
2002年12月31日,王府內還剩下最後一個住戶,為中國藝術研究院文藝出版社的一個個人承包銷售點。該院院長王文章和對方談到晚上11點,得到同意。2003年1月1日,文化部正式向國務院報告稱完搬遷按時完成。[2]
2008年8月20日,修復後的恭王府全部對外開放。
建築
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園兩部分組成,南北長約330米,東西寬180餘米,佔地面積約61120平方米,其中府邸佔地32260平方米,花園佔地28860平方米。
恭王府王府在南,花園在北,由高高的後罩樓將王府與花園分開。
恭王府分中東西三路,分別由多過四合院組成,後為長160米的二層後罩樓。
恭王府花園也分為三路。中路是西洋門,獨樂峰,蝠池,安善堂及左右配殿明道堂,棣華軒,福字碑,邀月台,蝠廳;東路是怡神所垂花門,大戲樓,芭蕉院;西路是湖心亭,澄懷擷秀。此外還有龍王廟、榆關、妙香亭、流杯亭、藝蔬圃。
-
後罩樓的多寶窗
-
西洋門
-
滴翠岩
-
花園
-
藏寶樓
-
多子多福石雕
-
怡神所
非遺演出季
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後,會在大戲樓舉行「非遺演出季」的古琴和崑曲演出,與中國崑劇古琴研究會合辦。[4]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