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帝國對智利共和國的影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德意志帝国对智利共和国的影响

德國的人物、文化、科學和製度都對智利產生了很大影響。1818年智利獨立後,德國的影響力逐漸增強,德意志帝國在19世紀下半葉有效地取代了法國,成為智利的主要榜樣。

Thumb
萊比錫大學是世界上第一個創建心理學實驗實驗室的大學,在威廉·馮特本人和其他德國學者的指導下,智利也創建起了同類型的研究機構
Thumb
智利都會教育科學大學(Universidad Metropolitana de Ciencias de la Educación)的心理學研究室由德國教授豪爾赫·恩里克·施耐德(Jorge Enrique Schneider,圖正中者)在1920年創建
Thumb
1935年1月1日,元首阿道夫·希特拉在柏林威廉大街檢閱德國國防軍
Thumb
2014年9月19日,智利陸軍的士官接受檢閱

世紀之交德國強烈的影響也面臨一些批評,例如愛德華多·德·拉巴拉(Eduardo de la Barra)輕蔑地寫下「德國的蠱惑」。對於這個批評,德·拉巴拉本人被批評家稱為「羅馬化的人」。德國的影響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幾十年達到頂峰,戰後德國和德國的產品在智利的威望在戰後仍然很高,但沒有恢復到戰前的水平[1]。總體而言,智利軍隊和教育學院等機構深受德國影響[2],其影響延續至今。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