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社会学家、文学评论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徐賁(1950年—),男,江蘇蘇州人,中國社會學家。美國馬薩諸塞大學英語文學博士,美國加州聖瑪利學院英文系教授,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兼職教授[1]。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3年4月14日) |
提倡民主、法制、公民教育。曾經多年在《南方周末》的自由談等欄目發表文章,評論新聞及公共議題,推廣普世價值及自由民主。截至2017年3月30日,其在南方周末的文章均已刪除。
現時常在端傳媒發表文章。他說我們需要避免用浪漫情調的群體親密感、或者血緣感去設想群體的認同。現代中國成員的身份應當是中國公民,不是新浪漫主義的老百姓,也不是炎黃子孫。現代政治文化參與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使人們建立一種公民之間的文化開明(civility)和團結(solidaridy)觀念。在《論黑暗時期的人性》一文中,阿倫特說:尋找親密和親情,這是被排斥在公共領域之外的群體的特徵,對於納粹統治下的猶太人,這種親密性的代價是世界的失落(worldlessness),而這種表現是「因為共同可見世界的失落而尋找的心理補償。親情至密不是政治性的人際觀係,也不是政治性聯係的扭帶。真正的政治扭帶只能是公民友誼和休戚與共的團結,訴諸家人、血緣情誼,說明群體缺乏基礎公民友誼和團結,群體成員也會喪失公眾價值判斷的獨立」。
著作包括Situational Tensions of Critic-Intellectuals(1992)、Disenchanted Democracy(1999)、《走向後現代和後殖民》(1996)、《文化批評往何處去》(1998)、《知識分子和公共政治》、《人以什麼理由來記憶》(2008)、《統治與教育:從國民到公民》(牛津大學出版社,2012)等。[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