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檀多派(梵語:वेदान्त,羅馬化:Védānta,發音/ve:da:ntǝ/),前身是婆羅門教教內的後彌曼差派(Uttara Mimamsa);梵文名由Veda(吠陀教聖典《吠陀經》,意爲知識)和anta(終極、前方)兩個詞組成,意為「吠陀的終極」,是被視為正統的印度教教內的六個教派之一,是影響最大的一派。《梵天經》是此派的理論根據。 經典 吠檀多派的經典主要有: 《吠檀多經(英語:梵經)》,相傳為跋多羅衍那(英語:Badarayana)所著。[1] 《奧義書》 《薄伽梵歌》 學說 吠檀多派的主要學說有:二元論(英語:Dvaita)、不二論、勝二元論(英語:Vishishtadvaita)。 註釋 [1]《沙恭達羅》,季羨林譯,中文版114頁註釋,ISBN 7-5008-1727-4 這是一篇關於宗教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閱論編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