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議潮

唐朝将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張議潮(799年—872年),又作張義潮唐朝沙州敦煌郡(今甘肅敦煌)人,首任歸義軍節度使。

快速預覽 張議潮, 國家 ...
張議潮
歸義軍節度使
國家唐朝
議潮
出生唐德宗貞元十五年
799年
沙州敦煌郡(今甘肅省敦煌市
逝世唐懿宗咸通十三年八月
872年9月(74歲)
長安
親屬
父親張謙逸
母親陳氏
宋氏
兄弟張議澤
張淮鼎
其他親屬張淮深(侄子)
關閉

生平

張議潮是沙州本地的豪族出身。他於848年與洪辯、安景達等人在沙州起事並很快推翻吐蕃的統治,之後在851年,他派遣高進達前往長安唐朝表示臣服。張議潮因此被封為沙州防禦使。同年冬季,他又發兵控制沙州旁隴右道的十州並派自己的兄長張議譚帶十一州圖籍再次到長安面見唐宣宗。唐朝於是在沙州設置歸義軍並讓張議潮擔任節度使兼十一州觀察使。張議潮此後與吐蕃回鶻多次交戰,互有勝負。867年張議潮前往長安並被封為右神武統軍,而歸義軍則由他的侄子張淮深負責。872年,張議潮去世。

張議潮的事跡在《舊唐書》、《新唐書》與《資治通鑑》上記載不多且存在錯誤。目前對他生平的較為詳細的記載主要來自於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寫本與其他文物,清末學者羅振玉據此寫成《補唐書張義潮傳》,以補正史之闕。

Thumb
張議潮將軍統軍出行圖,莫高窟第156窟

早年

有關張議潮早年的記載並不多,但其家族是地方望族。張氏起源於清河,之後在東漢時遷到敦煌郡[1]。張議潮的父親張謙逸曾在吐蕃擔任沙州都督一職[2],與粟特人安氏聯姻,對後來張議潮建立歸義軍政權很有幫助[3]。同時敦煌望族之間普遍崇尚佛教[4]

張議潮曾跟隨吐蕃僧人法成學習吐蕃文並取吐蕃名「贊熱」[5]

沙州舉事

自8世紀初,吐蕃攻佔沙州地區並設立節兒作為當地長官[6]。節兒以下官員是吐蕃人與當地漢人兼用[7]。但吐蕃的統治並非穩固,在張議潮舉事前,有多次試圖推翻吐蕃統治的當地漢人舉事[8]。842年後,由於吐蕃陷入內戰狀態,導致自稱「宰相」的論恐熱與鄯州尚婢婢河西地區不斷發生衝突。沙州也進入一種無政府狀態。

參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