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挹蘭(1893年—1927年4月28日 ),原名張蘭秀,女,生於湖南省醴陵縣,早期國民黨左派,中國國民黨北京特別市黨部婦女部長、縵雲女校校長。與李大釗等人一同被張作霖處決。
有文獻稱她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革命烈士[1],雖然她與中國共產黨黨員劉清揚、郭隆真等人關係密切,但確實沒有加入中國共產黨[2]:30[3]:4。烈士是泛稱[2]:28,還是某政府單位正式追認的革命烈士,不得而知。
生平
1893年春,出生於湖南省醴陵縣西鄉(今株洲市淥口區南洲鎮[4])一個沒落的書香之家。幼年受祖父教育和自學成才。十七、八歲時,由家庭包辦婚姻,與龍姓自耕農成婚。1915年,醴陵縣發生瘟疫,其子夭折。為排解喪子之痛,進入縣城女子小學讀書。張挹蘭就讀一年後,離開學校,成為龍家親戚的家庭教師[2]:28[5]:32。
1919年,經龍氏族祠的資助[5]:33,張挹蘭前往北京深造,在一所私立女子實習學校學習。同時,經人介紹參加北京高師附中在五四運動中成立的一個少年學會。她是唯一的女性會員。經過半年補習,張挹蘭考取北京女子師範大學預科,住校攻讀一年。期間因用白話文與龍家長輩通信,惹怒長輩,龍氏族祠取消對張挹蘭的資助。不久,張挹蘭在醴陵縣報紙刊登離婚啟事,與丈夫斷絕婚姻關係。1921年夏天,與二弟友松前往蘇門答臘首府棉蘭擔任華僑小學教師,本預積贊學費,未成。1922年暑假,姐弟二人返回中國,報考北京大學預科,皆被錄取。以半工半讀方式維持學業和生活。她因成績優異,獲得美國教育家克蘭夫人[a]捐助的獎學金[5]:33[2]:29。
1925年4月[5]:33,參加左派革命團體「中山主義實踐社」,並加入中國國民黨,成為國民黨左派。中國共產黨在1925年4月參與中國國民黨北京特別市黨部的改組。中共黨員劉清揚和國民黨左派鄧文輝等九人為執行委員[2]:29。1926年4月,中國國民黨北京特別市黨部再度改組,張挹蘭當選執行委員。為開展婦女運動[5]:33,中國國民黨北京特別市黨部創辦了一份婦女刊物——《婦女之友》雜誌[2]:29、30和縵雲女校。雜誌自1926年9月創刊[5]:33,由張挹蘭擔任主編。張挹蘭亦同時被推舉為縵雲女校校長[2]:30。中共黨員郭隆真擔任學校行政[5]:33。1927年3月,時任中國國民黨北京特別市黨部婦女部長的劉清揚調任武漢國民政府。職務由張挹蘭接任[2]:30。
1927年4月6日,張挹蘭被逮捕[2]:31。《婦女之友》由此停刊,縵雲女校亦被查封[5]:33。4月28日,她與李大釗等20人一同絞刑處決[2]:31。她是唯一一名女性,亦是最後一名受刑者[5]:33。次日,北京大學中山主義實踐社的一位青年假託是張挹蘭表弟,冒險將張挹蘭遺體領出,重新入殮安葬[3]:7。
備註
註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