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張處球(9世紀—922年),又名王處球,中國五代十國時期成德軍節度使張文禮子,張處瑾弟。
張文禮本為依附前晉的成德軍節度使王鎔養子,名王德明,天祐十八年(921年)弒王鎔奪位並恢復本名。同年,因他私通後梁,八月,晉王李存勖討伐成德軍,張文禮在病中驚懼而死,其子張處瑾、張處球秘不發喪,軍府內外都不知道,每日於寢宮問安。張處瑾繼任,次年三月後,張處球奪其權,成為成德軍的實際領導。
七月,張處球從九門出兵接應糧食,負責討伐成德軍的晉北面招討使李嗣昭在舊營寨設伏,等成德軍到後,伏兵發作,將其全殲;只剩三人藏在牆壁廢墟間,射中李嗣昭腦部,李嗣昭拔箭回射死一人後回營,當夜傷重而死。觀察支使任圜代領李嗣昭軍,號令嚴肅。
李存進代為招討,進軍東垣渡,夾滹沲河設立營寨。九月,晉騎兵進軍攻打鎮州,張處球聚集鎮州城中七千步兵(或作千餘、數千、萬人),在晉軍早晨出去割草放牧時乘李存進不備,突然到東垣渡急攻晉軍寨門,與進軍的晉騎兵沒有遭遇。李存進惶駭中引十餘人在橋上與其交戰,將成德軍趕到橋下,但成德軍大批殺到,李存進後軍不繼,血戰陣亡。成德軍進逼,任圜率騎軍趕到斷成德軍後路,在前後夾擊下,成德軍大敗,七千步兵遭全殲。
張處球等閉城堅守,一時不可攻下,任圜數次向鎮州人告諭禍福,鎮州人相信他。任圜曾擁兵到城下,張處球登城呼喊:「城中兵和糧食都沒有了,又長期對抗王師,如果泥首(以泥塗首,表示自辱服罪。後指頓首至地)歸服,擔心無以塞責(謙辭,指對自己應盡的責任敷衍了事),希望您同情,指條生路。」任圜說:「以你的先人的所為,當然難以寬恕,但罰不及嗣,兒子可從輕。怎奈你拒守一年,傷了我軍大將,困竭了才表忠,以此判斷,你也難免了。但是坐而待斃與伏而俟命(趴在地上乞求饒命)相比又如何?」張處球哭道:「您說得對!」於是派兒子和牙將張彭送狀乞求投降,人們都說任圜之言不欺。
李存勖又以蕃漢馬步總管李存審為北面招討使攻鎮州。同月,成德軍將李再豐秘密降晉,其子李沖秘密將繩子投到城下接晉軍入城,晉各路軍登城,天亮後全部入城,於是平定鎮州,擒獲張處球、張處瑾和他們的弟弟張處琪及他們的母親及同夥高濛、李翥、齊儉等,都打斷腿送到行台,並應鎮州人請求,把他們製成肉醬給鎮州人吃了;又挖出張文禮的屍體,在鬧市車裂。晉軍獻捷於李存勖。李存審以功加檢校太傅、兼侍中。
鎮州城破後,張處球雖被殺,但鎮州吏民因為曾經乞降而得以保其家族的很多。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