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學坐落在陝西省延安市,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現為陝西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大學,陝西省重點大學和陝西省高水平建設大學。 此條目或其章節極大或完全地依賴於某個單一的來源。 (2023年1月6日) 快速預覽 延安大學, 校訓 ...延安大學Yanan University校訓立身為公 學以致用創辦時間1941年學校類型公立大學省部共建制高等院校陝西省重點大學黨委書記張金鎖校長高子偉副校長武忠遠、楊偉宏、付峰、呂達、譚虎娃黨委副書記王順、甦醒仁、陳華職工人數1,596人(2021年)學生人數19,832人(2021年)本科生人數16,691人(2021年)研究生人數3,106人(2021年)校址 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延安市聖地路580號隸屬陝西省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郵區編號716000電話號碼+86 (0)911 2332015傳真號碼+86 (0)911 2333677網站www.yau.edu.cn 位置 關閉 歷史沿革 早期 1941年7月澤東青年幹校(1940年5月成立)、中國女子大學(1939年7月成立)、陝北公學(1937年10月成立)三校合併,成為延安大學,吳玉章為校長。由中央文委領導。 1943年3月16日,延安大學、魯迅藝術學院、延安自然科學院、民族學院、新文學幹部學校合併,名稱仍為延安大學,校長為吳玉章。延安大學下設魯迅藝術學院、自然科學院、社會科學院、民族學院、新文字幹部研究班、中學部。其中魯迅藝術學院下設戲劇、音樂、美術、文學4個系;自然科學院下設化工、機械、農業3個系。 1944年4月7日,延安大學與行政學院(1940年7月成立)合併,周揚為延安大學校長。學校由邊區政府領導。 1945年9月,延安大學大部分師生開赴東北。留下的規模縮小,撤院系設班。 1948年6月在洛川設立分校。 1949年5月23日,延安大學總校和分校、西北人民藝術學校、西北財經學校合併成立西北人民革命大學。至此,延安大學開始陸續遷入西安。 重建 1958年7月,陝西省人民政府決定恢復建設一所新的延安大學。1958年9月延安大學正式開學。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教學工作秩序遭到嚴重破壞。 1971年9月30日,延安大學與北京農業大學合併,學校仍定名「延安大學」。 1972年3月6日,依照國務院指示,上述兩校實施分離,原北京農業大學師生遷回北京。 1998年,延安大學與延安醫學院、延安市人民醫院合併成立新的延安大學。此時的延安大學成為陝西省省屬重點綜合大學。 2005年6月9日,陝西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延安大學。 組織架構 醫學院 文學院 石油工程與環境工程學院 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 歷史文化學院 經管學院 魯迅藝術學院 外國語學院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 化學與化工學院 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 體育學院 繼續教育學院 西安創新學院 建築工程學院 知名校友 艾青 男(1910-1996),原名蔣澄海,浙江金華人。著名作家。[1] 艾思奇 男(1910.3.2-1966.3.22),原名李生萱,生於雲南省騰衝縣和順鄉水碓村,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1] 安波 (1915─1965),劇作家、音樂家,原名劉清祿,山東牟平人。[1] 布赫 (1926年3月-2017年5月 ),內蒙古土默特左旗人。著名政治家。[1] 蔡暢 女(1900~1990),原名咸熙,湘鄉縣永豐鎮人。著名政治家。[1] 蔡誠 原名伍毅鴻,廣東省普寧縣人。著名政治家。[1] 蔡若虹 原名蔡雍, 筆名雷萌、張再學。著名作家。[1] 陳昌浩,(1906-1967),紅軍高級指揮員。[1] 陳荒煤,原名陳光美,湖北襄陽人。著名作家[1] 參考文獻 [1]延大名人. 延安大學. [2017-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2). 外部連結 延安大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