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名縉(1867年4月—1927年),字笏堂(瓠塘),湖南省瀘溪縣浦市鎮人。中國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廖名縉 | |
---|---|
個人資料 | |
字 | 字瓠塘 |
生平
1867年4月,廖名縉出生於湖南省瀘溪縣浦市鎮。廖名縉幼年喪父。光緒年間,他中秀才,和同鄉汪奎到武昌兩湖書院學習。清朝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丁酉鄉試,廖名縉考取拔貢。後來廖名縉以官費留學日本速成師範。歸國後,他歷任瀏陽縣教諭、湖南新軍統領、江西常備軍統領、湖南武陵道和四川永寧道道尹等職務。在江西任巡防營統領時,廖名縉在吉安設興中會分部,和宜豐的我群社、南昌的易知社互有聯絡。1904年秋,華興會派陳天華、姚宏業到江西聯絡廖名縉。廖名縉參加了江西同盟會早期活動。萍瀏醴起義失敗後,他迅速遣散革命黨人,自己則因遭清廷懷疑而被罷免職務。
清朝宣統三年(1911年),廖名縉在湖南參加辛亥革命,任湖南支部候補評議員,後為譚延闓賞識,遂任廖名縉為幕僚。他於1911年還任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湖南代表。1914年(民國3年),廖名縉當選為第二屆國會議員,駐北京,其間他兼任北京《平民新報》主筆,並應朋友熊希齡的邀請,任香山慈幼院副院長。國會解職後,廖名縉寓居長沙,曾在幾所中學任教。1914年6月14日,他和劉人熙等在長沙創辦船山學社,劉人熙、彭政樞、廖名縉、石廣權為社長。1915年8月20日,劉人熙、曹佐熙、徐明諤、彭政樞、廖名縉等人倡議創辦了《船山學報》。晚年他皈依佛教,並任九世班禪的秘書長。
民國十六年(1927年),廖名縉病逝,享年60歲。
著作
- 百槲溪堂文集
- 百槲溪堂詩集
- 西山枕石集
- 秋湖集
- 香山遊覽吟
- 五台山遊記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