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太千島交換條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樺太千島交換條約》[1](日語:樺太・千島交換条約/からふと・ちしまこうかんじょうやく)又譯為《庫頁島千島交換條約》[2],即《聖彼得堡條約》(俄語: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й договор),是大日本帝國與俄羅斯帝國於1875年5月7日在聖彼得堡簽定的雙邊條約,日本據此獲得堪察加半島以南的整個千島群島的主權、鄂霍次克海的捕魚權和其周邊俄羅斯港口十年的免費使用權,條件則為放棄對整個庫頁島(即樺太)的權利要求。

背景

1905:《樸資茅斯條約》
1945:二戰結束後俄國佔領所有北方土地
根據1855年簽定的《日俄和親通好條約》,日本擁有南千島群島,俄羅斯擁有千島群島得撫島以北部分,至於庫頁島則為兩國共管。因為兩國在庫頁島沒有明確邊界,移民於是不斷發生摩擦。明治維新後,當時的北海道開拓使次官黑田清隆主張放棄遙遠的庫頁島,以換取整個千島群島的主權,進而早日開發北海道,日本政府決定採用,1874年派遣全權大使榎本武揚赴聖彼得堡與俄羅斯交涉。
註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