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那

印度比哈尔邦的大都市及首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巴特那

巴特那Paṭnā印地語पटना旁遮普語ਪਟਨਾ),又譯帕特納(古稱華氏城),為印度比哈爾邦首府,隸屬於巴特那縣,古稱華氏城[4],2011年人口1,695,000,大都會區人口344萬,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古希臘歷史學家和外交家麥加斯梯尼在其著述的《印度志》(Indica)曾載:巴特利普特那(Pataliputra,巴特那古名)位於恆河與Arennovoas二河交匯處,長9英里、寬1.75英里。他說此地有七種職業的人,哲學家地位最高,而且不可交換工作。經過千百年的歷史變遷,現代城市巴特那位於加格拉(Ghagra)、宋河(Son)與甘達克(Ganda)三水交匯處,城區發展到15公里長,5到7公里寬;恆河流淌到這裏看起來更像大海,氣勢恢宏,奔流不息。

快速預覽 巴特那 पटना, 國家 ...
巴特那
पटना
首府
綽號:Ancient village of ‘Patali’[1]
Thumb
巴特那
巴特那
巴特那地圖
坐標:25°36′36″N 85°08′29″E
國家印度
比哈爾邦
政府
 • 市長Afzal Imam
面積(2001年)[a]
 • 市區135.79 平方公里(52.43 平方英里)
 • 都會區234.70 平方公里(90.62 平方英里)
 • 城市99.45 平方公里(38.40 平方英里)
人口(2011年)[3]
 • 密度16,925人/平方公里(43,840人/平方英里)
 • 市區2,046,652
 • 都會區2,231,554 [a]
 • 城市1,683,200
郵區編號800 XXX
網站www.patna.nic.in
關閉

巴特那在孔雀帝國時期(約前300年),人口約為40萬。在孔雀帝國笈多帝國時期,巴特那是印度次大陸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巴特那在17世紀再次成為國際貿易中心。

Thumb

歷史

地理

地形

氣候

經濟

人口

政府和公共服務

總體規劃

交通

空運

道路

內河航道

註釋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