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寺太常寺是中國古代掌管宗廟祭祀的機構。 北齊始以太常寺為太常機構之稱。 隋、唐以後因之,為卿寺之一。 唐代太常寺下機構甚多,有郊社、太廟、諸陵、太樂、鼓吹、太醫、太卜、廩犧八個署。 太常寺設官,都是屬於士人會擔任的清要官。 卿,一人。正三品。為太常寺的長官,掌禮樂郊廟社稷之事及管理太常寺下各署。
燈籠 (建築裝飾)獅子石燈 竿為獅子造型,也有些是在竿上較下部份雕上獅子圖案。 鼓腹型石燈 竿較短,分數節,中間部份較寬,如韓國潭陽開仙寺址石燈(朝鲜语:개선사지 석등)。 柱式石燈 較高,常作楹柱用,竿呈方柱形,成對擺放,有些會刻有對聯。 塔型石燈 燈室多於一層,呈塔型。 覆缽式塔型石燈 燈室呈覆缽式塔狀,多以塔剎狀組件代替寶珠。
燃灯佛燃灯佛(Dīpaṃkara),意为“锭光”,出生時周圍一切光明故得名,佛教中纵三世佛之过去佛,为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地位极尊,而来世佛则为“弥勒佛”。因燃灯佛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称为燃灯佛,又名定光如来、锭光佛、普光佛,或加古字作燃燈古佛等。 《增一阿含經》記載燃燈
寶藏巖昔屬於文山地區鄉鎮性大廟的「巖仔」。 寶藏寺佛祖香燈碑記, 又名游大川香田碑記、重修寶藏寺碑、觀音亭碑,立於1798年(嘉慶3年)。由該寺信徒游大川捐置田業記事,闡述原由、界址,以所得租穀充, 為佛祖香燈,其孫游觀瀾亦捐香燈谷三石,補刻於后。 寶藏巖歷史聚落 寶藏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水燈水灯,又稱流燈,是浮于水面的燈,依水燈所在的水體不同又稱河灯、江燈、湖燈等。最原始的水燈是把點燃的燈放進水裡漂浮的一種,稱為水燈頭。水燈源自印度,後來因佛教傳播,流傳至東南亞及東亞地區。在包括東南亞在內的南亞文化圈中,水燈是祭祀、送厄、祈福的儀式,在東亞則多見於普渡儀式中,屬一種接引水中孤魂接受普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