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23年希臘土耳其人口互換,源自希臘和土耳其政府在1923年1月30日於瑞士洛桑簽署的洛桑條約。至少160萬人(約120萬希臘正教徒,35-40萬在希臘穆斯林)被迫成為難民,也被剝奪了自己居住國的國籍。
此條目目前正依照其他維基百科上的內容進行翻譯。 (2018年12月27日) |
最早提出人口互換請求的是希臘首相埃萊夫塞里奧斯·韋尼澤洛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他就曾計劃過相關事宜,以解決兩國關係的問題。1922年10月16日,韋尼澤洛斯在寫給國際聯盟的信中,他提出了一個「希臘土耳其人口強制互換」的方案,以請求弗里喬夫·南森(Fridtjof Nansen)做必要的安排。在希臘驅逐一小部分穆斯林出境的同時,土耳其新政權也設想過人口互換來作為一種正式的管道,以填補因為種族滅絕而人口銳減的東正教村落;而同時,希臘也希望把被驅逐的穆斯林的土地分配給無產的希臘正教流民。
這次重大的強制人口互換,或約定的雙向人口驅逐,既不是基於語言,也不是基於民族,而是基於宗教認同。
1922年底,由於希土戰爭中希臘的失利,以及奧斯曼帝國對希臘正教徒的殺害,很多居住在小亞細亞的希臘人逃往了希臘。根據計算,在1922年秋有90萬希臘人來到希臘。而這一重大的強制人口交換或同意相互驅逐,不是建立在語言或種族上,而是宗教身份(涉及幾乎所有的土耳其東正教公民,包括其原生講土耳其語的東正教公民,大多數希臘公民,包括其原生講希臘語的希臘裔回教徒)。
堅持人口互換的原因是為實現民族國家的同質化和實現希土間的和平,但兩國交換人口也造成了土耳其的經濟損失(因離開的希臘人多從事跨國貿易和商業,或者是技工)。
template:Segregation by type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