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愛樂樂團(希伯來語:התזמורת הפילהרמונית הישראלית),是一家位於以色列特拉維夫的交響樂團,成立於1936年。樂團原名巴勒斯坦管弦樂團,以色列建國後改為現名。以色列愛樂樂團不設常任指揮,樂手絕大多數為猶太人,現任藝術總監為拉哈夫·沙尼。[1]
以色列愛樂樂團 התזמורת הפילהרמונית הישראלית | |
---|---|
古典樂團 | |
音樂類型 | 古典樂 |
網站 | www |
歷史
樂團創建於1936年12月26日的巴勒斯坦託管地,時名巴勒斯坦管弦樂團,創始人是波蘭猶太人小提琴家布羅尼斯瓦夫·胡伯曼。那時歐洲排猶主義盛行,很多猶太音樂家受到納粹迫害而丟掉了工作,其中不乏樂團首席和音部首席。胡伯曼勸說75位猶太音樂家移居巴勒斯坦,成立了巴勒斯坦管弦樂團。1936年12月26日,巴勒斯坦管弦樂團在特拉維夫黎凡特交易會上舉辦了首場音樂會,阿爾圖羅·托斯卡尼尼擔任指揮。樂團成立後的第一個十年,與樂團合作的指揮家有貝爾納爾迪諾·莫利納里、威廉·斯坦伯格、伊薩伊·多布羅文、馬爾科姆·薩金特、喬治·辛格(George Singer)、米高·陶布(Michael Taube)、馬克·拉弗里、保羅·本-海姆等。樂團還與女高音布拉哈·茨菲拉、鋼琴家普妮娜·薩爾茨曼、大提琴家泰爾瑪·耶林等人合作。樂團不演奏華格納和理查·史特勞斯的作品,前者曾發表反猶太言論,後者曾與納粹合作。1940年至1943年,托斯卡尼尼和莫利納裏帶領樂團赴埃及巡演。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約瑟夫·卡明斯基指揮樂團在西部沙漠中為英國陸軍猶太旅舉辦了一場音樂會。[2][3][4]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國大典在特拉維夫博物館舉行,樂團在現場演奏了以色列國歌《希望》。以色列建國之後,樂團改名為以色列愛樂樂團。樂團曾乘坐裝甲車輛進入被圍困的耶路撒冷,舉行演出,鼓舞了城中軍民的士氣。許多音樂家與以色列愛樂樂團合作演出,以示對以色列建國的支持。這些音樂家包括指揮家謝爾蓋·庫塞維茲基、伊戈爾·鮑里索維奇·馬克維奇、謝爾蓋·切利比達奇、保羅·克列茨基、保羅·帕雷、弗里喬伊·費倫茨、卡爾羅·馬里亞·朱里尼,小提琴家雅沙·海飛茲、耶胡迪·梅紐因、米夏·艾爾曼、內森·米爾斯坦、艾薩克·斯特恩、齊諾·弗朗切斯卡悌,鋼琴家阿圖爾·魯賓斯坦、克勞迪奧·阿勞,大提琴家保羅·托特里耶,歌唱家揚·珀爾斯和詹妮·圖雷爾。1950年12月,樂團首次訪問美國,隨後到歐洲巡迴演出。[3][5]
1957年,樂團遷入新落成的弗雷德里克·曼音樂廳(2013年重修後改名為查爾斯·布隆夫曼音樂廳[6])。由於冷戰緩和,樂團得以與大衛·埃爾斯蒂克、姆斯季斯拉夫·羅斯卓波維契等知名蘇聯音樂家合作。[3]指揮家約瑟夫·克里普斯、伊斯特凡·克爾特斯、讓·馬蒂農、喬治·索爾蒂、安塔爾·多拉蒂、尤金·奧曼迪、季米特里斯·米特羅普洛斯也曾與樂團合作。當時年紀尚輕的小提琴家伊扎克·帕爾曼和平夏斯·祖克曼、年輕鋼琴家丹尼爾·巴倫邦、年輕指揮祖賓·梅塔開始了與以色列愛樂樂團的合作。[3]
1981年,以色列愛樂樂團任命祖賓·梅塔為終身藝術總監。1988年,樂團授予長期與樂團合作的指揮家倫納德·伯恩斯坦桂冠指揮稱號。1992年,樂團授予庫爾特·馬蘇爾榮譽客座指揮稱號。[3]2001至2002樂季起,尤爾·列維出任樂團常任客座指揮。詹安德烈·諾塞達自2011至2012樂季起擔任樂團首席客座指揮。[7]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