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音詞指漢語方言里利用反切方式構詞而形成的一類詞語。通常一個音節分裂為兩個音節,在聲母後插入一個弱化韻母,韻母前面插入邊音、流音等聲母,形成兩個音節的詞語[1]:122。
分音詞是漢語一個比較普遍的詞彙現象,各方言不同程度上都出現這類詞[2]:119。其中晉方言的嵌「l-」詞和閩方言福州話的切腳詞最為典型。
晉方言
晉語的分音詞現象主要分佈在山西中部、西部以及北部鄰近中部的少數地區。臨近山西的豫北及陝北、內蒙古中西部也有此現象。例如:[註 1]
方言點 | 本詞 | 本詞讀音 | 分音詞 | 分音詞讀音 |
---|---|---|---|---|
山西太原 | 絆 | pæ̃ | 薄爛 | pǝʔ læ̃ |
河南獲嘉 | 擺 | pai | 卜來 | pǝʔ lai |
陝西延安 | 絆 | pæ | 不爛 | pǝʔ læ |
從上列例詞看,晉語分音詞的一般構成方式如下。分音詞的第一音節與本詞雙聲,分音詞的第二音節與本詞疊韻。大多數首字韻母為ǝʔ,後一音節均為l聲母。
晉語的分音詞多為動詞,也有少量為名詞、量詞。[3]:23、24
福州話
分音是福州方言的一種重要構詞方式,大多單音動詞、量詞都可以分解成兩個字,分解的基本規律是,單音詞的聲母加上韻頭和韻腹組成第一字,l聲母加單音詞的韻母組成第二字。例如:[4]:27
本字 | 本字讀音 | 本字義 | 分音詞讀音 |
---|---|---|---|
窟 | kʰɔuʔ | 窪 | kʰɔ lɔuʔ |
歪 | uai | 向旁邊歪斜 | ua luai |
睛 | tsiŋ | 盯着 | tsi liŋ |
擺 | pɛ | 擺動 | pɛ lɛ |
滾 | kuŋ | 翻滾 | ku luŋ |
環 | kʰuaŋ | 繞 | kʰua luaŋ |
官話
官話有很多連綿詞其實就是嵌「l-」的分音詞。比如窟窿(源自「孔」)、霹靂(源自「劈」)、角落(源自「角」)。
來源
古漢語有很多疊韻連綿詞就是嵌「l-」的分音詞。《廣韻》中有䩆𩈶、㝩㝗、䯑䯖、喢㗙、䞀𧷡等上千這樣的詞。
關於漢語各方言中分音詞的來源,基本上有兩種說法。有的學者[5]認為這些詞是上古漢語乃至原始漢藏語的複輔音在現代漢語中的殘存現象。比如:霹靂(有分離義,與「劈」同源),藏語nbral,緬語pra;骷髏(有頭顱義,與「顆」同源),藏語klad、達讓語klu。
也有學者[6]指出這些詞跟平定方言兒化非常相似,因此認為這是一種兒化的殘餘[2]:120。
不同漢語方言中的分音詞的來源不一定相同。
註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