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沙燕
燕科燕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灰沙燕(學名:Riparia riparia)為燕科沙燕屬的鳥類,俗名水燕子、土燕、崖沙燕。夏季分佈範圍廣泛,幾乎涵蓋整個歐洲和地中海國家,並跨越古北界到達太平洋沿岸。這是一種全北界物種,也在北美洲發現。牠們的越冬地位於非洲東部和南部、南美洲以及印度次大陸。
灰沙燕![]() | |
---|---|
![]() | |
科學分類 ![]()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鳥綱 Aves |
目: |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
科: | 燕科 Hirundinidae |
屬: | 沙燕屬 Riparia |
種: | 灰沙燕 R. riparia
|
二名法 | |
Riparia riparia | |
亞種 | |
| |
![]() | |
Range of R. riparia
繁殖區 遷徙 非繁殖區
| |
異名 | |

分類學
此物種首次由卡爾·林奈於1758年在他出版的《自然系統》第十版Systema Naturae中描述,最初命名為Hirundo riparia;描述簡短為"H[irundo] cinerea, gula abdomineque albis" –「灰色的燕子,喉嚨和腹部為白色」– 並將模式產地簡單地標註為「歐洲」。[4] 其種小名的意思是「河岸的」,來源於拉丁語單詞ripa,意思是「河岸」。[5]
淡色沙燕,分佈於印度北部和中國東南部,通常被視為一個獨立物種Riparia diluta。牠的上半身灰棕色較淡,胸部條紋較不明顯。冬季於巴基斯坦、印度南部和斯里蘭卡越冬。[6]
亞種
- 灰沙燕新疆亞種(學名:Riparia riparia diluta)。分佈於前蘇聯、蒙古、伊朗、巴基斯坦、印度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內蒙古、東北、寧夏、青海、甘肅、西藏、四川、湖北、福建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塔什干。[7]
- 灰沙燕福建亞種(學名:Riparia riparia fokienensis)。在中國大陸,分佈於甘肅、四川、貴州、陝西、湖北、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福建邵武及福州。[8]
- 灰沙燕東北亞種(學名:Riparia riparia ijimae)。分佈於亞洲東北部、從薩彥嶺、到下通古斯、上勒拿、阿爾丹、勘察加、千島群島、外貝加爾、蒙古、北海道、阿拉斯加、冬季在中南半島、菲律賓、加里曼丹以及中國大陸的內蒙古、東北、河北、山西、山東、江蘇、廣東、廣西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薩哈林島,即庫頁島。[9]
- 灰沙燕青藏亞種(學名:Riparia riparia tibetana)。分佈於印度以及中國大陸的青海、西藏、四川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瀾滄江上游的達楚河。[10]
描述
灰沙燕上半身呈棕色,下半身為白色,胸部有一條窄窄的棕色條紋;嘴喙為黑色,腿部為棕色。幼鳥的覆羽和次級飛羽邊緣帶有棕褐色的尖端。
其棕色背部、白色喉嚨、小型體型及快速顫抖的飛行方式,與相似的燕類如西方毛腳燕(Delichon urbicum)、美洲崖燕(Petrochelidon pyrrhonota)或其他沙燕屬物種區別明顯。唯一與之相似的為帶紋灰沙燕(Neophedina cincta),分佈於撒哈拉以南非洲,但灰沙燕僅在(北部)冬季出現在該地區。
尺寸測量:[11]
- 長度: 4.7—5.5英寸(12—14 cm)
- 重量: 0.4—0.7 oz(11—20 g)
- 翼展: 9.8—13.0英寸(25—33 cm)
灰沙燕的鳥鳴在牠們飛行時持續不斷,當牠們在棲地落腳時,鳴聲變成低聲的交談音調。當隼、烏鴉或其他潛在捕食者接近時,牠們會發出刺耳的警報聲,召集群體驅逐入侵者。
分佈
分佈於亞洲、日本、朝鮮、前蘇聯、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越南、泰國、菲律賓、印度、孟加拉、緬甸,包括中國大陸的東北、內蒙古、河北、山西、山東、江蘇、廣東、廣西、新疆、青海、甘肅、寧夏、四川、湖北、福建、西藏、貴州、陝西等地,主要棲息於河川、湖沼的泥沙灘上或其附近的岩石間以及常停棲在沼澤地、稻田、村鎮道路旁的電線上。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瑞典。[2]
生態
林奈早已提到該物種的繁殖習性:Habitat in Europae collibus arenosis abruptis, foramine serpentino—「牠們棲息於歐洲的陡峭沙丘中,挖掘蜿蜒的洞穴」。有觀察表明,灰沙燕特別偏好在黃土中築巢。[12] 灰沙燕全年通常出現在河流、湖泊甚至海洋等大型水體附近。[4][13]
在英國,灰沙燕是其家族中最早出現在繁殖地的物種,通常在三月底左右出現,略早於家燕。在美國俄亥俄州北部,牠們於四月中旬大批抵達,比一百年前提前了大約10天。[14][15] 起初,牠們單獨在大型水體上方盤旋,尋找早期的蒼蠅。稍後牠們會與其他燕類一起活動,但根據天氣情況,牠們暫時會留在這些大型水域,並不立即返回巢穴。灰沙燕的遷徙時間較早,尤其是在北部棲地。到八月份,夜間棲地的集結數量大幅增加,然而過境鳥類的到來和離開使得數量變得極不穩定。到九月底,牠們幾乎完全離開了繁殖範圍。
灰沙燕的食物主要是小型昆蟲,特別是搖蚊和其他其早期階段生活在水中的蒼蠅。
灰沙燕在鳥群築巢習性上具有群居性;根據可用空間,從幾對到數百對鳥會聚集在一起築巢。牠們的鳥巢位於隧道末端,隧道長度從幾英寸到三或四英尺不等,通常挖掘在沙地或礫石中。巢穴本身由稻草和羽毛構成,位於洞穴的末端;巢穴很快會成為寄生蟲的溫床。每年五月中下旬,灰沙燕會產下四至五顆白色的鳥蛋,除最北部的繁殖地外,第二窩幼鳥的繁殖是常見的。
全球來看,灰沙燕並不罕見,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無危物種,但其數量正逐漸減少。[16][1] 然而,牠們在某些國家和地區受到保護,因為部分種群因棲地喪失和破碎化而下降。在加拿大,由於過去40年加拿大灰沙燕種群減少了98%,牠們被列入聯邦瀕危物種法案(Species at Risk Act,SARA)中的瀕危物種名單。[17] 牠們在加州被視為瀕危物種,該地的灰沙燕種群分佈於薩克拉門托谷[18]以及兩個沿海地區:阿諾努埃沃州立公園和方斯頓堡。[19]
畫廊
-
展示深色的胸部條紋
-
活躍的繁殖群落
-
廢棄的繁殖群落
-
有蛋的巢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