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廷獻(1875年—1942年),字文徵,男,山西省壽陽縣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1]

Thumb
1928年崔廷獻贈給河野悅次郎的照片
Thumb
民國名人圖鑑》中的崔廷獻照片

生平

1889年,崔廷獻中秀才。此後,他到徐溝縣任私塾教師,其間經常去太原令德堂學習。廢除科舉後,他入學台任職。此後,他到山西大學堂任舍監。1904年至1907年[2],他隨當時山西派赴日本的留學生到日本,任留學生生活事務管理員。崔廷獻在工余時入日本法政大學學習。[3]

歸國後,他歷任山西法政學堂齋務長,山西諮議局總參議,山西教育總會副會長,同蒲鐵路協理。1909年,他任奉天葫蘆島開埠局局長。1911年任山西省內務司司長兼財政司司長,並代行民政長事宜。1918年,他被推舉為山西省議會議長。[1]1917年至1918年,閻錫山提出「民用政治」,建立六政考核處,崔廷獻任處長。[4]1922年,任山西省民政廳廳長。1926年,他出任河東鹽運使。[1]

1928年9月,崔廷獻任天津特別市市長,併兼任中國國民黨天津市黨部委員。1930年10月晉系失敗後,崔廷獻被免去天津特別市市長職務。此後他不再任實職。1932年,他掛名晉綏綏靖公署首席參事,綏遠省設計委員會副委員長。[1]

抗日戰爭爆發後,他經武漢廣州香港九龍避難。在香港期間,日本山西當局曾請他回山西擔任省長,被他拒絕,最後同在香港避難的王驤接受邀請出任山西省省長。[3]

1942年,崔廷獻在香港病逝。[4]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