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鮑培(俄語:Никола́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Поппе,羅馬化:Nikolay Nikolayevich Poppe;德語:Nikolaus Poppe;1897年7月27日—1991年8月8日),縮寫為尼古拉·鮑培(Ни́колас Поппе)或N.N.鮑培(N.N. Poppe),德裔蘇聯學者,1949年後移居美國,著名的阿爾泰語系學者、東方學家。
鮑培被認為是美國蒙古學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其所創立的蒙古語鮑培氏轉寫至今仍是世界上最為通用的蒙古語拉丁轉寫。他對阿爾泰語系語言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貢獻。他認為韓國語(朝鮮語)與阿爾泰語系存在着關聯,只不過與蒙古語族、通古斯語族、突厥語族的關聯不大。
生平
尼古拉斯·鮑培出生在清帝國山東省的煙台。父親是尼古拉斯·埃德溫·鮑培,曾就讀於聖彼得堡大學,期間對漢語、滿語、蒙古語等多種東方語言有所涉獵,後擔任俄羅斯帝國駐天津領事館的秘書;母親名為伊利沙伯。在中國期間,鮑培遭遇了義和團事件,與母親避難於一幢英國建築並渡過風波。1901年,鮑培隨母親返回聖彼得堡。1903年,因其父調職於俄羅斯帝國駐齊齊哈爾領事館,鮑培再次來到中國,1904年,因日俄戰爭爆發,鮑培的父親決定將其母子送回俄國,此後直到1913年鮑培之父去世,父子再未相見。
1907年,鮑培進入聖彼得堡的教會學校學習,學校課程均由德語和法語教授,鮑培在此結識了擁有不同族裔背景的學生。在此期間,鮑培一家多次前往芬蘭旅行,鮑培很快學會了芬蘭語,並對芬蘭民族產生了極好的印象。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在戰爭中,鮑培完成了高中學業,雖然鍾情於語言學,但在現實壓力下和家人的說服下,鮑培最終進入彼得格勒大學醫學院學習。但戰爭和革命使得鮑培的學業難以為繼,其本人也在戰爭末期被徵召入伍。十月革命後,鮑培再次入學並更換專業,跟隨普德涅夫學習蒙古語,後師從符拉基米爾佐夫。在彼得格勒大學學習期間,鮑培得以結識甚至受教於俄國眾多著名阿爾泰學學者。在革命和內戰的困苦中,鮑培於1923年取得了彼得格勒大學的碩士學位,在此之前,鮑培已經開始在科學院的地理學院和1920年成立的東方語言學院任職,1921年後又任教於彼得格勒大學,身兼三職。1924年,鮑培與娜塔莉婭結婚,並育有二子。1931年,鮑培被任命為蘇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蒙古學部的負責人。從20世紀20年代起,鮑培多次前往蒙古人民共和國和蘇聯布里亞特共和國進行學術考察,並在此期間收集了眾多蒙古民歌、傳說以及和薩滿相關的資料。在其回憶錄中,鮑培雖然認為蒙古人「懶」,但同時也具有純樸正直的品德。
雖然經歷過秘密警察的盤查,但鮑培並沒有受難於30年代的大清洗。蘇德戰爭爆發後,在科學院的疏散過程中,鮑培被派往蘇聯卡爾梅克共和國任教,並在1942年的德軍夏季攻勢中身陷德佔區,在此期間,鮑培曾為德軍擔任翻譯,並得益於其德裔身份而受到優待。在德軍敗退後,鮑培決定攜家人逃往德國。在其回憶錄中,鮑培表達了其對黨衛軍種種行為的否定。在德國期間,鮑培任職於萬湖研究所,該機構專門負責研究蘇聯的政治經濟狀況,鮑培一家在德國期間,經常因盟軍的空襲而居無定所,其長子在戰爭末期甚至被德國軍隊徵召入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鮑培為躲避蘇聯的追捕,曾避難於德國的遠方親戚家,後進入英國的收容機構,鮑培的妻子娜塔莉婭於1949年病逝,鮑培經多方打探,最終被美國的華盛頓大學所接受。鮑培在華盛頓大學的遠東和蘇聯研究所任教直到其1968年退休,鮑培任教期間,華盛頓大學一度成為美國蒙古學研究的中心之一,他的學生盧本等亦成為美國蒙古學研究的中堅力量。1952年,鮑培再婚。
退休後,鮑培多次應邀訪問西歐諸國和日本,並曾在波恩大學擔任客座教授。因其對阿爾泰學的卓越貢獻,鮑培獲得了眾多榮譽稱號,如芬蘭東方研究所通訊院士、安卡拉語言學院通訊院士、德國東方學院榮譽院士等。1991年鮑培逝世於西雅圖。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