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冷(拉丁語:algor mortis,英語:postmortem coldness)是恆溫動物死亡後,新陳代謝和產熱停止,屍體熱向周圍環境放散,直到與環境溫度相同的過程[1];其進展取決於環境的溫度、屍體衣裝情況、屍體內熱量和死亡原因等。屍冷的溫度下限是環境溫度,但後來腐爛過程開始後,屍體溫度可能又會上升。屍冷為第三死亡期[2]。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8年4月14日) |
屍體各部位的冷卻速度並不是同步的。屍體的尖端邊緣部位都比軀幹部位冷卻得快,屍體的表面又都比內臟冷卻得快。在一般情況下,耳殼、指(趾)端、鼻尖最先冷卻,然後是四肢、軀幹,最後是腋窩[3]。
成年人類死亡後的首10小時內,肛門溫度每小時下降~0.5-1.5℃。具體速度因環境溫度、死者體質、衣着、死亡原因等變化。在法醫學上可以用來推測死亡時間。
參見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