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頭魷科學名Cranchiidae),又稱為小頭魷魚科小頭烏賊科,學名命名自生物學家約翰·克蘭奇英語John Cranch (naturalist)[2][3],包含了約60種的魷魚,分佈於全世界開放海域的表層至中水層,外套膜長度範圍約為10 cm(3.9英寸)至超過3米(9.8英尺),體型最大的物種為南極中爪魷[4]。小頭魷科的特徵包括臃腫的身體及較短的觸手,觸手上具有兩排吸盤,有些物種吸盤上還具有勾爪,第三對觸手長度多半較長。大多數物種具有生物發光的能力,在腹側具有發光器,可產生消光剪影。眼睛的形式十分多樣化,有的物種具有大而圓的眼睛,而有的物種則具有可伸縮的眼柄。體內具有充滿溶液的腔室,可用於調節浮力。通常唯一不透明的器官為雪茄型的消化,功能相當於哺乳動物。消化腺多半與身體方向呈垂直,盡可能減少從下方或上方看過去的可視輪廓面積;另外有些物種則是在消化腺的末端上有發光器,能夠透過調節發光來將其隱藏於水中[5][6]

Quick Facts 小頭魷科, 科學分類 ...
小頭魷科
Thumb
發現於南極洲的小頭魷科物種幼年個體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軟體動物門 Mollusca
綱: 頭足綱 Cephalopoda
目: 管魷目 Teuthida
亞目: 開眼亞目 Oegopsina
總科: 小頭魷總科 Cranchioidea
科: 小頭魷科 Cranchiidae
Prosch, 1847[1]
亞科
  • 小頭烏賊亞科英語Cranchiinae Cranchiinae Prosch, 1847
  • 孔雀魷亞科英語Taoniinae Taoniinae Pfeffer, 1912
異名
  • Bathothaumatidae Grimpe, 1922
  • Desmoteuthidae Verrill, 1881
  • Loligopsidae Gray, 1849
Close

和多數魷魚一樣,小頭魷科物種的幼年個體棲息於表層水體,透明的身軀能提供牠們偽裝,隨着年紀增長才逐漸遷徙至深海,有些物種甚至會生存在水深2 km(1.2 mi)以上的深海中。許多物種在生長過程中,外型與體型上會有很明顯的變化,這導致牠們的幼體時常被誤認成別的物種。

小頭魷科物種並無任何商業漁業價值。

Thumb
Thumb
於2004年所拍攝到的小頭魷科物種幼年個體,右圖則是透過偏振鏡拍攝

本科包含有2亞科(2個亞科皆是由喬治·約翰·普費弗英語Georg Johann Pfeffer進行描述與命名)及13屬[7]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