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室溫超導體又稱常溫超導體(Room-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是指可以在高於0°C的溫度有超導現象的材料。相較於其他的超導體,室溫超導體的條件是日常較容易達到的工作條件。截至2020年[update],最高溫的超導體是超高壓的含碳硫化氫系統,壓力267 GPa,其臨界溫度為+15°C[1]。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17年10月5日) |
在常壓下的最高溫超導體是高溫超導體銅氧化物(cuprates),在138 K(−135 °C)的溫度下有超導現象[2]。
之往有許多的研究者曾懷疑室溫超導體是否可能實現[3][4],不過超導的溫度一再提高,其中也有許多是以往沒有預期到,或是以往認為不可能的溫度。
早在1950年代就有人提出在「接近室溫」下出現的超導現象。若可以找到室溫超導體,可解決全世界能耗問題、開發速度更快的電腦、用在先進的儲存裝置、超靈敏的感測器,以及許多其他的可能性。[4][5]
2020年,在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工作的蘭加·迪亞斯宣佈自己首次發現了室溫超導體,但最終其論文因數據處理方法受到質疑而於2022年被撤稿[6],隨後其於2023年3月發表了第二篇室溫超導論文來宣佈已制出了近常壓室溫超導體,但該論文於同年11月被撤稿,原因是論文數據可靠性不足[7],同年度羅徹斯特大學就該學者的學術問題展開調查,並於2024年4月最終披露了對迪亞斯學術不端行為的調查報告,指出迪亞斯存在學術造假[8],2024年11月,羅徹斯特大學證實此人已離職[9]。
2023年7月23日,來自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的量子能源研究中心的韓國團隊在arXiv預印本伺服器上發佈了一篇名為「The First Room-Temperature Ambient-Pressure Superconductor」(首個室溫常壓超導體)的論文,描述了他們稱之為LK-99的新型室溫超導體。[10] 該論文還伴隨着arXiv上的姊妹論文,[11] 一篇韓國期刊上的論文[12] 以及一項專利申請。[13] 多位專家對此表示懷疑,牛津材料科學教授Susannah Speller表示,「目前還為時過早,我們還沒有得到這些樣本超導性的有力證據」,因為缺乏超導性的明確標誌,如磁場響應和熱容量。其他專家也對數據可能被「實驗過程中的錯誤和LK-99樣本的缺陷」解釋表示擔憂,一位科學家質疑了研究人員使用的理論模型。[1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