寳應(762年四月—763年七月)是唐肅宗的第四個年號,共計2年。[1] 快速預覽 寶應在唐朝和唐肅宗時期的位置。 ... 寶應 762年四月-763年七月 政權 唐朝 君主 唐肅宗李亨 歷時 2年 寶應在唐朝和唐肅宗時期的位置。 關閉 寶應元年四月十六日乙丑改元,並恢復寅正。(參看上元)。四月二十日唐代宗即位沿用。 改元 元年——四月十六日,改元寶應元年;十八日,唐肅宗崩;二十日,唐代宗繼位。[2][3][4] 寶應二年——七月十一日,改元廣德元年。[5][6][7] 典故 唐肅宗上元三年四月十六日(762年5月14日),因女尼姑真如於安宜縣境內獲八寶,獻於唐肅宗,唐肅宗取勝寶應真之意,遂改年號為寶應,同時改縣名為寶應縣。[8] 大事記 杜佑《通典》載,寶應初,杜環歸國。環以怛羅斯之役(751)被俘,十餘載遊歷,乘商舶抵廣州。環著有《經行記》,現逸失,獨杜佑所引得傳,記錄阿拔斯王朝及中亞各地域地理風俗文化宗教,屬漢文最早記錄。 出生 逝世 寶應元年 唐玄宗 唐肅宗 紀年 更多資訊 寳應, 元年 ... 寳應 元年 二年 公元 762年 763年 干支 壬寅 癸卯 關閉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權年號 中國 顯聖(761年-763年):安史之亂—史朝義年號 寶勝(762年-763年):唐朝時期—領袖袁晁之年號 大興(738年-794年):渤海—渤海文王大欽茂之年號 贊普鍾(752年-768年):南詔—領袖閣羅鳳之年號 日本 天平寶字(757年-765年):奈良時代—孝謙天皇、淳仁天皇、稱德天皇之年號 參看 中國年號索引 文內註釋 [1]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第102頁。 [2]劉昫. 舊唐書本紀第十肅宗. 維基文庫.「〔壬寅年建巳月〕乙丑,詔皇太子監國。又曰:『上天降寶,獻自楚州,因以體元,葉乎五紀。其元年宜改為寶應,建巳月為四月,餘月並依常數,仍依舊以正月一日為歲首。』」 [3]歐陽脩. 新唐書本紀第六肅宗. 維基文庫.「〔寶應元年建巳月〕乙丑,皇太子監國。大赦,改元年為寶應元年,復以正月為歲首,建巳月為四月。」 [4]司馬光. 資治通鑑唐紀三十八. 維基文庫.「〔寶應元年建巳月〕甲子,制改元;復以建寅爲正月,月數皆如其舊;赦天下。……丁卯,上崩。……己巳,代宗即位。」 [5]劉昫. 舊唐書本紀第十一代宗. 維基文庫.「〔寶應二年七月〕壬子,御宣政殿宣制,改元曰廣德,大赦天下,常赦不原者咸赦除之。」 [6]歐陽脩. 新唐書本紀第六代宗. 維基文庫.「〔廣德元年七月〕壬子,大赦,改元。」 [7]司馬光. 資治通鑑唐紀三十九. 維基文庫.「廣德元年秋,七月,壬寅,群臣上尊號曰寶應元聖文武孝皇帝。壬子,赦天下,改元。」 [8]後晉·張昭、賈緯等,《舊唐書》(卷40):「肅宗上元三年建巳月,於此縣得定國寶十三枚,因改元寶應,仍改安宜為寶應。」 參考文獻 松橋達良,《元号はやわかり—東亜歷代建元考》,砂書房,1994年7月,ISBN 4915818276 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中華書局,2001年1月 ISBN 7101025129 所功,《年号の歴史―元号制度の史的研究》,雄山閣,1998年3月,ISBN 4639007116 前一年號:上元 唐朝年號762年-763年 下一年號:廣德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