鄖縣人,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十堰市鄖縣發現的古人類頭骨化石,因出土地名而被中國古人類專家賈蘭坡命名為「鄖縣人」[1][2] 。 2022年5月18日[3]、1989年5月18日和1950年6月15日先後出土三件化石[4] ,兩個化石分別命名為「梁子」和「青曲」[5] 。「鄖縣人」距今約130萬年前,屬於距今73萬年前開始出現的晚期「直立人」[6] 。
學堂梁子遺址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 |
分類 | 古遺址 |
時代 | 舊石器時代 |
編號 | 5-79 |
認定時間 | 2001年 |
發現
1989年,鄖陽舉行第三次文物普查。因為此前有人反應鄖縣青曲鎮彌陀寺村村民在漢江邊淘金時,曾從沙礫堆中發現過化石。5月18日,來自鄖縣博物館和鄖西縣文化館的工作人員來到該村進行現場勘察。當日,在彌陀寺村學堂梁子發現了骨化石。第二次挖掘時將頭骨的兩塊枕部找回,並在附近挖掘出100多塊石器。[7] 「鄖縣人」2號頭骨「青曲」是中國目前發現的「直立人」階段人類骨化石中,保存最為完整頭骨化石。[8]
復原
1990年代,自「鄖縣人」頭骨化石出土後,考古學家一直在尋找復原方法,但由於技術限制,頭骨復原工作一直無法開展。因為「鄖縣人」頭骨被擠壓變形,腦腔里的軟物質已經被堅硬的鈣質膠結物替代,使對頭骨化石的復原、觀察和測量的難度加大。[9] 直到2003年5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電腦斷層掃描室進行合作,對鄖縣人頭骨的255個層面用電腦斷層掃描掃描器掃描,並使用掃描得到的資料建立2D圖形和3D圖形,[8][9] 以及用亞洲晚期直立人中的「爪哇人」和「北京直立人」作為參照,從縱、橫方向對頭骨復原弧度進行估算。 然後交由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古人類研究所,由中、法兩國研究人員共同對鄖縣人2號頭骨「青曲」進行電腦復位和修復研究。[10] 通過研究結果測算出「鄖縣人」的腦容量值為1065毫升左右,接近於「北京直立人」的腦容量平均值1075毫升,表明「鄖縣人」處於直立人階段。[11]
再次發掘
2003年12月31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開始施工建設。計劃2010年向中國北方供水,到時丹江口水庫周邊方圓300公里的部分區域將被永久淹沒,影響涉及學堂梁子遺址所處的湖北省十堰市鄖縣。雖遺址核心區在坡上,且學堂梁子遺址總計124200平方米,但工程將淹沒遺址核心區的外圍,也就是坡下部分地區,為防止會對核心區的文物遺址造成影響,2008年2月中旬,湖北省文物局對學堂梁子遺址進行深度發掘,以保護這一重要遺址。[12]
新發現
2012年2月,鄖縣彌陀寺村青曲中學的一位教師楊正林在學堂梁子遺址上發現一把長約15厘米,寬約10厘米,厚約3厘米的石斧,之後楊正林又在附近發現其他石器。經武漢大學考古專家初步鑑定,楊正林發現的這些石器,應該就是新石器時代中晚期人類使用的石器。 [13]2022年9月28日,國家文物局表示於當年5月18日發現第三具鄖縣人頭骨。[3]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