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禎(1904年11月15日—1986年10月26日),又作孔祥楨,山西省晉城縣巴公鎮北堆村人,祖籍山東曲阜,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曾任交通部、輕工業部黨組書記,孔子第七十五代孫。
生平
1904年生於山西省晉城縣巴公鎮北堆村。父親孔繁章是一個店員,在孔祥楨出生後一年多便病故。孔祥楨隨勤勞持家的母親長大。1912年開始在本村小學讀書。1919年在晉城縣立高小、1922年在晉城獲澤中學讀書,就接受進步思想,積極參加愛國學生運動。1925年11月經周玉麟(周麒書)、陳立志介紹,在晉城第一個加入中國共產黨[1]。入黨後在中共太原地方執行委員會領導下做地下工作。1926年初在太原第一高中工作,同年2月至8月在太原地執委(中共山西省委前身)任秘書。1926年9月至1930年7月,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和列寧格勒軍政學院學習,鑽研馬列主義革命理論和軍事指揮知識。1930年8月回國後任陝北特委軍委書記,和謝子長等開展游擊戰爭。1931年4月至1931年7月任唐山市委軍委書記。1931年7月,到北平找河北省委匯報工作時被捕, 8月被轉押到陸海空軍副司令(張學良)行營軍法處,9月被押送到北平軍人反省分院(草嵐子監獄)。在獄中秘密成立了中共黨支部,孔老被推選為黨支部書記。1933年初,申請保外就醫,病癒後回晉城休養。出獄後,分配到太原市工作,後調北平工作。1934年9月,在中共北方局的領導下,積極參與了創辦《世界論壇》及《國際政治》等進步刊物,廣泛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和革命理論。1936年,北方局得知草嵐子監獄中有一批黨員一直被關押,北方局同意獄中的人員可以履行國民黨有關自首手續出獄,考慮到孔祥禎對獄中情況比較熟悉,柯慶施通知徐冰,並由徐冰通知孔祥禎代表黨組織前往獄中傳達這一決定。孔祥楨兩次向獄中送達黨組織的指示,最終成功營救61人出獄。1936年後半年調西安市張學良的東北軍學兵隊任教官,後到楊虎城系的第三十八軍做高級參議兼茅津渡幹部訓練班教育主任,1942年6月任一二九師情報處長。1943年10月,孔祥楨到中共北方局黨校參加整風學習。審幹階段,孔祥楨接替謝富治擔任學習組長。1944年調皮定均、徐子榮豫西支隊任政治部副主任、統戰部長兼宣傳部長等職。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11月隨王樹聲到了宣化店。李先念任命孔祥楨為新四軍第五師臨時交際處副處長。1946年6月23日中原突圍前夕,經組織決定,孔祥楨換了便衣經地下交通的幫助,乘火車轉移到邯鄲的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任晉冀魯豫中央局城工部部長。1947年8月隨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任汝南地委書記,1948年8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常委兼組織部副部長[2],重點仍然是做國民黨軍的策反工作。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常委兼組織部副部長、勞動部部長、城工部部長、中南總工會主席。1954年12月,任國家建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1957年2月,任交通部副部長[3]、黨組書記。1958年下半年,國務院六辦撤銷,王首道回交通部任部長、黨組書記,孔祥楨改任黨組副書記,主持常務工作。1960年3月,任輕工業部第一副部長、黨組書記等職。
文化大革命期間,因受六十一人叛徒集團案牽連而遭受迫害,在秦城監獄中被關8年之久,並因身體受摧殘而導致下肢癱瘓。1975年被流放至湖北宜昌。文革結束後於1978年平反。1978年12月,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當選中紀委常委[4]。1986年10月26日在北京逝世[5]。
他還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四至六屆全國政協常委。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