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仁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孔仁玉(912年—956年),字溫如,孔光嗣之子,孔子四十三代孫。生於後梁太祖乾化二年(912年),卒於後周世宗顯德三年(956年),終年45歲。既長,通六藝,精春秋,為人嚴謹,臨事果斷。929年,當時的文宣公孔邈去世。後唐明宗長興元年(930年),授仁玉曲阜縣主簿,主孔子祀事。長興三年(932年)遷龔丘(今山東寧陽縣)令,封文宣公。後晉高祖天福五年(940年)改任曲阜縣令。後周太祖廣順二年(952年),郭威幸曲阜拜孔廟及孔子墓,召孔仁玉賜五品服。詔以曲阜縣令兼監察御史。卒後追贈兵部尚書。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0年7月26日) |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1/%E5%AD%94%E4%BB%81%E7%8E%89%E5%A2%93_-_Tomb_of_Kong_Renyu_-_2015.06_-_panoramio.jpg/640px-%E5%AD%94%E4%BB%81%E7%8E%89%E5%A2%93_-_Tomb_of_Kong_Renyu_-_2015.06_-_panoramio.jpg)
孔氏後人以孔氏嫡長幾絕而至仁玉時復興,故稱孔仁玉為中興祖。
墓地
孔仁玉墓位於孔子墓東北,內紅牆以外約100米處。封土東西11.93米,南北15.90米,高3.05米,為中型墳冢。墓前石碑1通,篆書「兵部尚書襲封文宣公之墓」,碑陰楷書「奉正大夫修正庶尹禮部郎中賜食三品祿直文淵閣永嘉黃養正拜書」,明朝正統八年(1443年),五十九代孫、襲封衍聖公孔彥縉立石。碑前設石供案,周刻捲雲紋。
參見
- 孔末亂孔 - 傳說中險些造成孔子世家大宗斷絕的謀殺事件,孔仁玉之父孔光嗣及曲阜孔子後裔幾乎被殺盡,孔仁玉倖免於難,長大後使孔氏家族復興,事件真實性存疑。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