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P·羅倫斯號(DDG-110)是由諾斯羅普·格魯曼造船公司建造的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為伯克級60號艦,以海軍機師、戰鬥機機師、試飛員、水星計劃太空人入圍者、越戰戰俘、美國第三艦隊指揮官、海軍人事主管以及美國海軍學院院長海軍上將威廉·P·羅倫斯(1930-2005)命名。於2008年9月16日在密西西比州帕斯卡古拉的英戈斯造船廠鋪設龍骨[1]、2009年12月15日下水[2],2010年4月17日在家屬黛安·羅倫斯及其女兒勞里·羅倫斯博士和溫迪·羅倫斯上尉(美國海軍退役軍官和前穿梭機太空人)見證下命名為威廉·P·羅倫斯號[3],2011年6月4日在阿拉巴馬州莫比爾港正式服役[4][4]。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19年6月27日) |
威廉·P·羅倫斯號 ,2015年
| |
歷史 | |
---|---|
美利堅合眾國 | |
船名 | 威廉·P·羅倫斯 |
艦名出處 | 海軍上將 威廉·P·羅倫斯 |
下訂日 | 2002年9月13日 |
建造方 | 英戈爾斯造船廠 |
鋪設龍骨 | 2008年9月16日 |
下水日期 | 2009年12月15日 |
洗禮日期 | 2010年4月17日 |
入役日期 | 2011年6月4日 |
母港 | 珍珠港海軍基地 |
標識 | |
格言 | 永不放棄 |
目前狀態 | 現役 |
船徽 | |
技術數據 | |
船級 |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
排水量 | 9,200 噸 |
船長 | 509呎6吋(155.30米) |
型寬 | 66呎(20米) |
吃水 | 31呎(9.4米) |
動力來源 |
|
船速 | exceeds 30節(56公里每小時;35哩每小時) |
乘員 | 380名士官兵 |
武器裝備 |
|
艦載機 | 2架MH-60R 海鷹直昇機 |
歷史
2013年1月14日,威廉·P·羅倫斯號離開加利福尼亞州聖地亞哥海軍基地,作為第11航母打擊群的四船水面行動小組的一部分進行首次海外部署[5]。
2013年3月1日,威廉·P·羅倫斯號進入波斯灣與第3航母打擊群合作。2013年3月11日,該船在霍爾木茲海峽作業時向一艘燃燒的船隻提供援助[6]。2013年4月,威廉·P·羅倫斯號在兩個不同的場合加入了法國巡防艦 作為150聯合特遣部隊一部分,在阿曼灣作戰時為遇險平民提供援助[7]。自2013年9月2日起,威廉·P·羅倫斯號開始在紅海作為第11航母打擊群的一部分開展任務[8][9] 。
2013年9月22日,在威廉·P·羅倫斯(William P. Lawrence)着陸後不久,一股巨浪襲擊了一架直昇機並將其推入紅海,造成兩名機師死亡。美國中央司令部稱該船正以高速移動,以便在第3航母打擊群周圍的防禦陣型上替換另一艘護航艦。一個波浪撞向船的右舷,並在直昇機着陸後不到十分鐘撞到了系留住的直昇機。但其他三名機組人員獲救[10]。
2016年5月10日,美國海軍報告說,該船靠近永暑礁,進行該地區計劃中的一系列航行自由行動(也稱為FONOP)的一部分[11][12]。該行動促使中華人民共和國表達「不滿和反對」[13];五角大樓發言人表示,此次行動的目的是挑戰「中國、台灣和越南在過度海上聲稱主權行為,這些行為旨在限制南海的航行權。[14][15]」
2016年,該船屬於第21驅逐艦中隊[16]。
- 首次部署(2013年1月24日–2013年11月8日)
資料來源
備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