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托里庫斯隕石坑

月球撞击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奥托里库斯陨石坑

奧托里庫斯隕石坑(Autolycus)是月球正面阿基米德山脈東部一座相對年輕的撞擊坑,位於雨海澄海邊沿之間,約形成於32-11億年前的愛拉托遜紀[1],但其它來源認為形成於11億年前的哥白尼紀[2]。1645年約翰·赫維留首次對它進行了描述,該隕坑名稱取自古希臘天文學家數學家皮塔內的奧托里庫斯(約公元前360年-公元前290年),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快速預覽 奧托里庫斯隕石坑, 坐標 ...
奧托里庫斯隕石坑
Thumb
月球軌道器4號拍攝的圖像
坐標30.68°N 1.49°E / 30.68; 1.49
直徑38.88公里
深度2.17公里
余經日出時358°
命名來源奧托里庫斯
關閉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描述

Thumb
阿波羅15號測繪相機拍攝的奧托里庫斯隕石坑(下)和阿里斯基爾環形山(上)
Thumb
阿波羅15號全相機拍攝的奧托里庫斯隕石坑斜視圖.
Thumb
奧托里庫斯隕石坑的周邊,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
Thumb
雨海地貌詳圖,奧托里庫斯隕石坑被標註為「F」。

該隕坑西側毗鄰古老的阿基米德環形山、北面靠近相對年輕的阿里斯基爾環形山熔岩覆蓋的腐沼坐落在它的南面、東面則綿延着逶迤的高加索山脈,在它的東南分佈有菲涅耳月溪(Rimae Fresnel)和菲涅耳月岬(Promontorium Fresnel)[3]。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30.68°N 1.49°E / 30.68; 1.49[4],直徑38.88公里,深約2.17公里[5],形態特徵隸屬「TRI 型」(以該類隕石坑的典型代表——特里斯納凱爾隕石坑命名)。

奧托里庫斯隕石坑外觀輪廓大體圓狀,但邊緣較為參差,外側坡平緩,內側壁呈階地狀結構,坑壁最高處較坑底落差3140米,比周邊地形最大高出1020米[5]。隕坑北側壁已嚴重磨損,東北坑沿上則橫跨了醒目的衛星坑奧托里庫斯 A。奧托里庫斯隕石坑內部容積約1119.04立方千米[5],凹凸不平的坑底低於周邊地形1200米[1],裏面填塞着熔岩和塌落的坑壁碎岩,其中央峰(或應稱之為中央高原)高約820米,底部直徑7.53公里[5]

奧托里庫斯隕石坑有一個微弱、幾乎難以分辨的射紋系統,其延伸距離長達400公里,並已被月球和行星觀測協會(ALPO)列入《帶有明亮射紋系統的撞擊坑列表》[6]

該隕坑的射紋線穿過了阿基米德環形山坑底,並在其地表上留下了痕跡,這表明該隕坑形成於阿基米德環形山之後。另一方面,這二座隕坑的外側坡上都部分覆蓋有阿里斯基爾環形山形成時拋出的噴發物,說明阿里斯基爾環形山的形成晚於前二座隕坑。

faviconfaviconfavicon
4 sources

截面圖

Thumb

該圖顯示了奧托里庫斯隕石坑不同方向的剖面[7],縱向坐標軸(Y軸)單位為英尺,右上方圖顯示的比例尺為米。

favicon
1 sources

衛星坑

按慣例,最靠近奧托里庫斯隕石坑的隕石坑將通過在月圖上其中心點旁標註的字母來識別它們。

Thumb
周邊衛星坑圖.
更多資訊 奧托里庫斯, 緯度 ...
奧托里庫斯 緯度 經度 直徑
A 30.9° N 2.2° E 4 公里
K 31.2° N 5.4° E 3 公里
關閉

探測器撞擊點

1959年9月14日,前蘇聯無人探測器-月球2號在距奧托里庫斯隕石坑西南偏西約40公里處(月面坐標29.1°N 0.0°E / 29.1; 0.0 (Luna 2)),首次實施了人為的月表硬着陸[8]。據一位匈牙利天文學家聲稱,他看到了撞擊爆炸揚起的塵埃。

favicon
1 sources

參考資料

另請參閱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