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勒良城牆
羅馬城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奧勒良城牆(意大利語:Mura aureliane)是羅馬的一道城牆,修建於公元271年到275年,羅馬皇帝奧勒良和普羅布斯在位時期。
奧勒良城牆環繞了整個羅馬七座山丘,加上戰神廣場,以及台伯河右岸的特拉斯提弗列區。城內部分的河岸似乎是不設防的,但是沿着戰神廣場的部分肯定是設防的。
奧勒良城牆全長19公里,城內面積13.7平方公里。城牆用磚和混凝土建造,厚3.5米,高8米,每100羅馬尺(29.6米)有一個方塔。
在5世紀,城牆高度加高一倍,達到16米。到公元500年,城牆擁有383個塔樓、7,020個垛口、18個主要城門,5個邊門、116個廁所,以及2,066個對外窗口。[1]
歷史
到公元3世紀,羅馬城的邊界已經遠遠超出了公元前4世紀共和國時期修建的塞維安城牆的範圍。在隨後幾個世紀的擴張和鞏固時期,羅馬一直是不設防的。在三世紀危機期間,蠻族部落衝進邊境,對於防禦的需要變得急迫起來。公元270年,汪達爾人侵入意大利北部,發生普拉森提亞(今皮亞琴察)戰役。次年夏天,羅馬城發生工人起義,數千人在激戰中死亡[2]。
奧勒良興建城牆,是作為應對270年蠻族入侵的一項緊急措施,歷史學家奧雷利厄斯·維克多指出,這項工程旨在緩解城市的脆弱性[3]。
圖片
|
參見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