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竊的一代(英語:Stolen GenerationsStolen Children),也譯作被偷走的一代,是澳洲政府澳洲原住民托雷斯海峽島民處強行帶走的兒童後裔。澳洲聯邦政府州政府及教會根據各自議會法令,在名為「同化政策」名義下,實為種族歧視與文化消滅手段,從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家庭帶走兒童,主要發生在1905至1967年,一些地方直到1970年代仍有混血兒童被帶走。[1][2][3][4][5]

澳洲原住民澳洲國會前等候時任澳洲總理陸克文的道歉聲明

澳洲的說法是當年政府認為澳洲原住民托雷斯海峽島民「低賤無知」及「將會消失」,因此強行將10萬名澳洲原住民兒童永久性地帶往白人家庭或者政府機構照顧,以「白化」原居民,令澳洲原住民兒童與父母長期分離[6]。加上當時多數白人家庭歧視澳洲原住民,往往虐打他們及迫使他們忘記其語言和文化。他們被逼學習白人的語言和生活方式,缺乏接受傳統教育的機會,令大部份澳洲原住民在心理及生理上均受到傷害[7]

用詞

在1924年[8],《阿德萊德太陽報》的一篇文章指出,「偷」聽起來可能有點牽強,但這肯定是當時原住民母親告訴我們的故事。[9][10]

政策

該政策最早被記錄在《維多利亞原住民保護法》。

確切數目

失竊的一代的確切數目是未知的,範圍有很大爭議。報告《帶他們回家》指出至少有10萬兒童從他們的父母手上被搶奪,但這個數字是1994年原住民人口的三分之一,但是,該報告指出,維多利亞原住民保護法是在兒童上實行的。澳洲歷史學家羅伯特·曼尼認為有20000到25000兒童被搶奪。[11]

承認與道歉

1997年,首次有澳洲國會議員要求時任澳洲總理約翰·霍華德道歉。後者以「這是上一代政府的錯」為理由而拒絕道歉。2008年2月13日,時任總理陸克文在澳洲國會上正式三度向澳洲原住民表示歉意,承諾將會改善原住民的生活水準,包括減低幼兒夭折率、提高識字率平均壽命等。

相關作品

  • 末路小狂花》(Rabbit-Proof Fence
  • 母親和女兒》(Mother and daughter
  • 澳洲》(Australia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