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太陽極大期是在正常約11年的太陽週期中活動最活耀的時期。當太陽極大期時,會出現大量的太陽黑子,並且太陽的輻射會增加大約0.07% [1]。增強的太陽能量輸出可能會影響一些地區的氣候,最近的一些研究顯示一些與區域氣候模式的相關性[1]。
因為太陽在赤道上的轉速比在兩極快,在太陽極大期,太陽的磁場線被扭曲的最為強烈[來源請求]。太陽週期從一個最大期到下一個最大期的平均長度是11年,但觀測到的週期變化從9年到14年不等。
預測未來的太陽黑子極大期的時間和強度是很困難的。上一次的極大期在2000年,NASA在2006年的預測是2010年或2011年,並且是自1958年以來最強的一次[2]。然而,近期更多的預測都說極大期應該在2013年秋季,並且是自1906年以來最弱的一次[3]。迄2014年3月,未經處理的太陽黑子數仍在上升[4]。
IMAX曾經發行一部描述太陽極大期的影片,片名稱為Solarmax[5],台灣翻譯為太陽。
NASA CME documentar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是NASA的紀錄片:2012年7月14日的X級日冕物質拋射。
當幾個太陽活動周期一起展示時,最強的太陽極大期會超過數十年或數個世紀的平均值。在這些周期裏依然會出現太陽極大期,只是強度更強。強大的太陽極大期顯示出一些與全球和區域氣候變化的相關性。
歷史上太陽活動最大期的極小值清單[7]:也包括極大的極小期 ca. 690 AD、360 BC、770 BC、1390 BC、2860 BC、3340 BC、3500 BC、3630 BC、3940 BC、4230 BC、4330 BC、5260 BC、5460 BC、5620 BC、5710 BC、5990 BC、6220 BC、6400 BC、7040 BC、7310 BC、7520 BC、8220 BC、9170 BC。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