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十年濤動(英語: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縮寫:PDO),又稱太平洋年代際濤動[1]或太平洋十年間濤動[2],是一種約以10年為週期尺度的太平洋氣候變化現象。變換週期通常為20~30年。PDO的特徵為太平洋北緯20度以北區域表層海水溫度異常偏暖或偏冷。在太平洋十年濤動「暖相位」(或「正相位」)期間西太平洋偏冷而東太平洋偏暖,在「冷相位」(或「負相位」)期間西太平洋偏暖而東太平洋偏冷。
美國海洋學家Steven R.Hare 於1997年在研究鮭魚繁殖現象時發現了太平洋十年濤動,並為其命名。[3]
多數科學家認為PDO由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的「紅化」和大氣隨機過程引發。科學家經由分析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巴哈地區的樹木年輪還原了了最早到1661年的PDO現象紀錄。[4]
太平洋十年際濤動(Interdecadal Pacific oscillation,IPO)現象具有類似PDO的海面溫度和壓強特徵,週期為15~30年,但影響區域為南、北太平洋。在太平洋赤道區域,幅度最大的海溫偏離正常發生於距赤道有一定距離的區域。這與近十年際濤動(quasi-decadal oscillation ,QDO)差別顯著。QDO以8~12年為週期且海溫異常區域據赤道較近,類似厄爾尼諾-南方濤動。
成因
多個研究顯示PDO指數可以通過赤道作用和額外的赤道氣候系統的疊加重建。與ENSO不同,PDO並非海洋變化的單一物理模式而是多個具有不同起因的動態過程相疊加的結果。
相關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