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聲人語(日語:天声人語、拉丁語:VOX POPULI, VOX DEI)是日本《朝日新聞》晨刊中長期連載的一個社論專欄,一般有固定的評論家或者編輯部集體撰寫。除了固定的休刊日以外,每天刊登一篇,沒有標題,也不登作者的名字。特定的編輯部成員在一定時間內以「天聲人語子」的身份匿名寫作。由於它被公認為日本的規範文章,所以還常被用作大學入學考試、各企業招聘考試的試題。
天聲人語始刊於1904年,根據其名稱,專欄的目的在於傳遞「神之聲,民之聲」。當時由朝日新聞社內的編輯員執筆,對最近的新聞話題進行分析與評論。該專欄在二戰期間一度更名為「神風賦」,但在二戰結束後恢復原名。
天聲人語專欄固定排在《朝日新聞》頭版的下方,不過早期的天聲人語不一定會出現在頭版,比如1904年1月5日的第一篇天聲人語就出現在大阪《朝日新聞》的第二版中。在紙質版《朝日新聞》中,天聲人語是沒有標題的,而在數字版《朝日新聞》中有標題。當天聲人語以書籍的形式出版時,每篇也會賦予標題。
創刊100多年來,天聲人語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每一段都會用象徵性的「▼」符號隔開。其文字言簡意賅,用詞精準,用750字左右即可準確表達文章的觀點。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體育、人物、環境、科學、醫療、社會時間等各個方面,也是日語學習者了解日本各方面並提高日語水準的經典閱讀材料。
標題由來
天聲人語的命名者為西村天囚[1][2],其解釋來源於中國的經典名句「天に聲あり、人をして語らしむ」,日語直譯為「老百姓的聲音,就是上天的聖人」。不過據高島俊男介紹,目前並不清楚這個來自於哪裏[3]。 荒垣秀雄還寫道:「原作不甚了解。」[4](中國古代經典作品中類似的一句是《尚書》:「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有人說它是根據拉丁語 "Vox populi vox dei"(「人民的聲音就是上帝的聲音」)而來的。天聲人語的英譯本最初在《朝日晚報》上發表時,最初是根據美國佔領軍報紙《星條旗報》上的"Voice of Heaven, Voice of People"直譯的。但在荒垣秀雄的建議下,採用了"Vox Populi,Vox Dei"的標題[4]。
1904年1月5日,《大阪朝日新聞》開始刊登《天聲人語》,同年2月停刊,改為《鉄骨稜々》專欄,但3月又恢復為《天聲人語》[1][2]。《東京朝日新聞》從1913年6月1日起開始將「東人西人」作為常設評論專欄。但1940年9月1日,大阪和東京的專欄合併起名為「有題無題」。1943年1月1日,該欄目改為「神風賦」,戰時繼續沿用此題[1][2][5]。直到1945年9月6日,[1][2][5]才恢復為「天聲人語」專欄。
從2019年起,每周發行兩期(周三和周日)的《朝日小學生新聞》在頭版上推出了兒童版天聲人語,起名為「天聲童語」(「天聲こども語」)。
影響
英國文學學者行方昭夫曾指出,日本的報紙專欄,如《朝日新聞》的《天聲人語》、《讀賣新聞》的《編集手帳》、《每日新聞》的《余録》、《東京新聞》的《筆洗》、《日本經濟新聞》的《春秋》等,在內容上與20世紀初正處於黃金時代的英國散文文學相似,他推測,尤其是《天聲人語》可能受到了它的影響。[6]
歷代「天聲人語子」
在大阪朝日新聞最初連載天聲人語時,作者並非是一個人而是集體寫作。最初的寫作主力是西村天囚、鳥居素川、內藤湖南三人,其次是長谷川如是閑、大山郁夫、櫛田民蔵、丸山侃堂、岡野告天子、高原操、原田棟一郎、安藤正純、土屋大夢等執筆、大正初期主要是如是長谷川如是閑執筆。
最初的作者群大多都因為白虹事件退社。1924年10月6日從京都分社社長轉任編輯部主任的永井瓢斎(人稱「釈瓢斎」)成為天聲人語的專職負責人長達十年之久,直到1936年9月26日退休。
二戰後為天聲人語寫專欄作者如下。
- 嘉治隆一 1945年9月 - 1946年4月(在此期間,包括益田豊彥在內的幾位編輯部成員也曾寫過。)
- 荒垣秀雄 1946年5月 - 1963年4月
- 吉村正一郎 1948年
- 入江徳郎 1963年5月 - 1970年4月(後來JNN新聞網的主持人)
- 疋田桂一郎 1970年5月 - 1973年2月
- 深代惇郎 1973年2月 - 1975年11月
- 辰濃和男 1975年12月 - 1988年8月
- 白井健策 1988年8月 - 1995年8月
- 栗田亘 1995年8月 - 2001年3月
- 小池民男 2001年4月 - 2004年3月
- 高橋郁男 2004年4月 - 2007年3月
- 冨永格 2007年4月 - 2013年3月
- 福島申二 2007年4月 - 2016年3月
- 根本清樹 2013年4月 - 2016年3月
- 山中季広 2016年4月 -
- 有田哲文 2016年4月 -
關聯條目
- 特上!天聲慎吾
- 『人聲天語』:『文藝春秋』專欄。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