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天津金融業是天津經濟發展的重要行業,在近代天津一度是全國重要的金融城市,近年來隨着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天津金融業又煥發出新的生機。
天津自元代漕運以來,逐漸形成水旱交通樞紐,成為商品集散地,當時鹽業作為天津經濟的主要支柱,促進了天津向周邊及三北地區腹地的輻射能力,為金融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清朝的乾隆年間,在現今的古文化街一帶就開辦了天津最早的錢局。當時,天津已有數十家錢莊、票號,其中最早的就是嘉慶二年(1797年)在天津開辦的日升昌票號,它以首創中國匯兌業務而聞名[1]。
天津出現的第一家銀行便是英國滙豐銀行天津分行,該行於1882年正式開業[1]。其後是1895年在天津開業的英國麥加利銀行天津分行,1896年開業的俄國華俄道勝銀行天津分行,1897年開業的德國德華銀行天津分行,1898年出現了最早的中國資本資銀行—中國通商銀行天津分行,1899年開業的日本橫濱正金銀行天津分行,此外還有法國的東方匯理銀行天津分行及中法工商銀行天津分行、美國花旗銀行天津分行、意大利華義銀行天津總行、比利時華比銀行天津分行等。到1900年天津有銀行、錢莊、票號300多家,1902年直隸總督袁世凱在天津創辦中國第二家官辦金融機構——官銀號,成為天津第一家新式銀行[1]。1905年開設大清銀行,至20世紀30年代中期,天津有中國的銀行、錢莊103家,其中設總行的10家,設分行的93家;外國銀行17家,占外國在華銀行資本總額的16%。1935年天津共有中國資本銀行29家,其中最著名的是北四行[2]:即1915年成立的鹽業銀行天津分行、1917年成立的金城銀行天津總行、1918年成立的大陸銀行天津總行和1922年開業的中南銀行天津分行,這四家銀行中,除大陸銀行外,其餘三家銀行的總行都設在天津,其中金城銀行是「北四行」的重要支柱[2]。在1921年2月7日天津創設了當時中國最早的證券交易所——天津證券花紗糧食皮毛交易所。在20世紀40年代,解放北路上設有49家國內外銀行;有270多家國內外保險機構,還有功能完備的證券交易所,是當時全國僅次於上海的金融中心和保險業中心。
1949年6月1日,天津市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曾有經紀人39家,上市證券為各大公司股票。天津投資公司於1951年發行的天津投資股份公司股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張股票。1952年7月19日,交易所撤銷,其買賣由天津市投資公司辦理,後又改為交通銀行兼管。1956年公司合營後,股票交易停止。[3]
改革開放初期,由於中央政策原因,中國大陸的金融資源配置向東部沿海地區傾斜的情況下,天津在東部的金融配置中相對落後,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的增長速度在多數年份曾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在全國的比重呈下降趨勢,到1999年均只佔到11.95%左右,失去了在中國經濟版圖優勢地位[4]。但自2003年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戴相龍出任天津市長和濱海新區獲批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來,國務院鼓勵濱海新區在金融和土地等重大改革方面先行先試[5]。天津現有的本地銀行有渤海銀行、天津銀行、天津濱海農村商業銀行、天津農商銀行、中德住房儲蓄銀行等。其中,渤海銀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首個總部設立於天津的銀行,也是第一家在發起設立階段就引入境外戰略投資者的中資商業銀行[6]。
在天津產權交易中心發起成立或支持下,天津股權交易所、天津濱海櫃枱交易市場、渤海商品交易所、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等一批區域性交易場所相繼成立,但由於均不屬於經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批准設立的從事金融產品交易的交易場所,因此面臨清理整頓的風險[7],特別是天交所和天津OTC違背了「一省一所」的監管原則。由於稅收等優惠政策,天津的東疆保稅港區成為中國最大的融資租賃機構註冊地[8]。同時,由於監管失序,天津地區一度出現了私募基金亂象,發生多起以私募股權投資為名義的非法集資活動[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