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公共图书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天津圖書館(英文:Tianjin Library),分三座館舍,為天津圖書館復康路館、天津圖書館文化中心館和天津圖書館海河教育園館。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08年成立的直隸圖書館,現在為中國一級圖書館,館址為天津市南開區復康路15號,同時位於天津市文化中心的新天津圖書館已於2012年投入使用。
天津圖書館是由1908年創立的直隸圖書館、1929年成立的天津特別市市立圖書館和1948年成立的天津圖書館合併而來。
十九世紀末,在洋務運動的影響下和清末新政的實行,興辦新式學堂之風盛起,隨之就有了對各種新舊知識的典籍的大量需求。清光緒三十三年十月(1907年11月),直隸提學使盧靖依據「保存國粹,宣傳文化,輔助學校教育,增長社會知識」的宗旨,開始籌建直隸圖書館。清光緒三十四年五月十一日(1908年6月9日),直隸圖書館開館,館址依附在位於河北大經路(今河北區中山路)的直隸學務公所內。開館初期藏書近20萬卷。藏書有天津教育品陳列館藏有的圖書1342部、直隸督署贈予的1萬餘捲圖書和提學使司申請經費購得的12萬捲圖書,後續有嚴修捐贈的圖書1200餘部,奉天總督徐世昌等捐贈圖書。 民國二年,館址遷至中山公園以北一幢樓房,自此便從直隸學務公所內搬遷出來有了獨立館舍。1914年9月又附設通俗圖書館於東馬路。1918年9月,更名為直隸省立第一圖書館。1928年又更名為河北省立第一圖書館。1937年7月天津淪陷,館舍被日本侵略軍佔領,更名為天津特別市立第二圖書館。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又更名為河北省立天津圖書館。此時館藏有中文書十萬餘冊,外文書四千餘冊,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由於經費有限,館業不振。[1]
1929年春,隨着天津特別市政府成立,頒佈《市立圖書館計劃大綱》。1931年6月20日舉行開館典禮,館舍為由天津商會總理王賢賓廉價出讓的南開楊家花園住房。1937年天津淪陷,更名為天津特別市立第一圖書館。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恢復原稱天津市市立圖書館。
抗戰勝利後,天津市熱心文化事業的各界人士倡議建立一座規模宏大的圖書館。1947年成立建館籌備委員會,規劃中的天津圖書館在開展一般業務的同時,擬開辦展覽會、音樂會、講演會、放映科普電影等,也進行目視、耳聽、身感、腦思相結合的「視聽教育」。還擬籌設天津地方、工程、工商經濟、婦女兒童和遠東問題等專門閱覽室,作為學術研究者的研究場所。1948年4月,天津市政府將原法租界公議大樓撥予天津圖書館作為館舍,並於當月局部開館。[2]
1949年1月,由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文化教育部派員接管了河北省立天津圖書館、天津圖書館和天津市立圖書館,後於3月份,將天津市立圖書館定名為天津市第一圖書館,而河北省立天津圖書館與天津圖書館合併,成立了天津市第二圖書館。 1952年1月,天津市第一圖書館與天津市第二圖書館合併,定名為天津市人民圖書館,館址為承德道12號的原法國公議局大樓。合併後藏書約有40餘萬冊。在這一時期,天津圖書館陸續接受了藏書家任鳳苞捐贈的地方志2500餘種,藏書家周叔弢捐贈的珍貴古籍及中外圖書一萬餘冊,顧維鈞捐贈的中外圖書8200餘冊,還有張叔誠、葉石甫、石景宜等其他社會各界知名人士捐贈的大量圖書。[3][4] 1982年,天津市人民圖書館更名為天津圖書館。1983年5月,國家計劃委員會批准建設天津圖書館新館。1986年被列入天津市人民政府改善城市人民生活十件實事之一。1991年12月26日,位於復康路15號的天津圖書館新館正式對外開放,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可容納藏書500萬冊。[5] [6] 2012年由日本建築師山本理顯設計的新館投入使用,後發生天津圖書館外立面改造事件。
天津圖書館佔地50餘畝,建築面積3萬餘平方米,現有書庫20餘個,20個專門閱覽室,擁有座席2000餘個,日平均接待讀者達5000餘人次。圖書館建築採用高書庫,低閱覽的樓群式總體佈局——中間的高層建築為書庫而輔以配樓為對讀者開放的開架書庫,平面呈「工」字型,正立面呈「山」字形,對稱嚴謹,錯落有序。[7]
目前天津圖書館藏書總量已達450萬冊,藏書中,有中文普通圖書270餘萬冊(件),外文圖書50萬冊,中外文報刊58萬冊,古籍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資料70萬餘冊,以及大量音頻、視頻及數碼化資源,自建數據庫資源總量達到442GB。[7]
藏有善本圖書8000餘種,列入全國善本總目的有2563種,《龜山先生語錄》等9部善本被列入首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藏有岳飛之孫岳柯著,南宋臨安陳家書籍鋪刻本《棠湖詩稿》為中國大陸僅有。還有以著名藏書家周叔弢捐贈為主的活字版圖書700餘種。
館藏地方志史料3600餘種。主要以藏書家任鳳苞捐贈的「天春園」藏志為基礎,後經不斷搜集、擴充,逐漸形成特色。其中如明嘉靖年間的《遼東志》,萬曆年間的《徐州志》為中國大陸孤本。
藏有天津《益世報》(自創刊至停刊)、《京津泰晤士報》(英文版,1890年至1948年)、袁世凱《養壽園奏議》、康有為《大同書》手稿等。
閱覽室 | 位置 | 可提供閱讀服務 | 文獻提供方式 |
---|---|---|---|
中文圖書借閱室 | D區1-3樓 | 天津圖書館最大的全開架式外借處,現有50餘萬冊中文圖書,設有259個閱覽座席 | 開架 |
外文圖書借閱室 | B區3樓西側 | 提供開放式書庫管理的外文圖書借閱服務,藏書以西文和日文科技圖書為主 | 開架 |
中文期刊閱覽室 | C區1樓 | 閱覽室內有現刊5000種,藏有1949年後出版的國內中文期刊9000餘種,設有162個閱覽座席,可根據讀者要求提供專題參考諮詢服務 | 開閉架結合 |
中文報紙閱覽室 | C區2樓 | 該閱覽室實行免閱覽證閱覽,藏有1949年後出版的國內中文報紙310種,設有100個閱覽座席,可根據讀者要求提供專題參考諮詢服務 | 開閉架結合 |
外文台港報刊閱覽室 | C區3樓 | 該閱覽室訂外文現刊400餘種,藏有西文過刊4000餘種、日餓文過刊2000餘種、科技檢索類過刊200餘種,設有60個閱覽座席,可提供國外大學的最新資料,可電話預約期刊,可根據讀者要求提供專題參考諮詢服務 | 開閉架結合 |
基本藏書綜合閱覽室 | A區2樓 | 藏有最新中文工具書及台、港、澳地區出版的中文圖書(開架);館藏1949年後各類中文基本藏書和1949至1975外文基本藏書(閉架),設有讀者座席36個 | 開閉架結合 |
古籍文獻綜合閱覽室 | A區3樓 | 該室可接待學術型讀者10人,歷年影印本實行開架閱覽,閱覽歷代原版古籍、縮微膠捲及中華再造善本古籍需持單位介紹信和讀者有效身份證件 | 只歷年影印本開架 |
近代文獻綜合閱覽室 | B區3樓東側 | 該室可接待學術型讀者16人,閱覽文獻範圍為民國時期中文圖書、報紙和期刊、天津地方文獻,以及早期原版日文和西文圖書 | 不詳 |
視聽資料服務中心 | D區4樓 | 收藏各類音像資料60000餘種,並提供電影、電視劇、社科、科技類DVD、VCD及CD等各種視聽資料外借服務 | 開架 |
電子文獻閱覽室 | B區2樓西側 | 配備108台寬帶接入互聯網的計算機,可為讀者提供互聯網瀏覽、 網上信息查詢和交流及視頻點播服務 | |
科普文獻閱覽室 | B區3樓東側 | 藏有1975年以後中文科普圖書4000冊及中文科普期刊50餘種,西文科普圖書及日文科普圖書100冊,設有6個閱覽坐席 | 開架 |
少兒文獻借閱室 | B區1樓西側 | 藏有各類少兒圖書5000餘冊、期刊200多種和視聽資料200餘種,提供少兒類電子書刊和電子動漫連環畫的閱讀服務,設有30個少兒閱覽座席和9個少兒電腦閱覽機位 | 開架 |
視障讀者閱覽室 | A區1樓西側 | 藏有100餘種點字圖書和150餘種錄音帶供視障人士讀者閱覽,設有8個讀者座席。 | 不詳 |
服務單位 | 位置 | 服務內容 |
---|---|---|
辦證處 | 1樓大廳西側 | 辦理、管理讀者圖書借閱證 |
政府信息公開查閱服務中心 | B區2樓東側 | 為天津市人民政府指定設立的市級政府信息公開查閱服務場所,有讀者座席30個,專用查詢電腦10台,為社會各界公眾提供政府公開信息的查閱、打印、複印服務,以及國務院公報、天津市政府公報的查閱和索取服務,並提供代辦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的申請、電話委託查詢、信函委託查詢、電子郵件委託查詢等其他服務 |
電子文獻檢索室 | 1樓大廳東側 | 有檢索用電腦機位16個,可為讀者提供中國知網、EBSCO等多個大型全文數據庫的檢索閱覽服務,並提供館內OPAC書目查詢服務 |
信息諮詢服務中心 | 1樓大廳東側 | 為個人和企事業單位用戶提供高質量的國內外信息檢索服務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